雖然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已取得進步,但目前,行業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未來應以開放合作、打造品牌、內外聯動等方式克服危機。這是9月21日,第七屆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大會傳出的消息。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指出,近幾年,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步。跨國企業持續看好在華投資,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殼牌等跨國企業持續加大擴建已有項目、投資建設新工廠等;中國企業“走出去”提質升級,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跨境并購穩步推進,外企在華并購交易活躍,如沙特阿美收購榮盛石化10%股份;RCEP催生區域發展新機遇,如玲瓏輪胎在泰國建廠,利用原產地規則降低出口貿易關稅成本并擴大市場。
同時也不能忽視行業前路的不確定性。龐廣廉表示,當前,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全球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石化聯合會將持續深化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培育經濟合作增長點。具體而言就是,建言加大制度型開放,加強政策規則標準協調;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動石化產業鏈優化升級;引導石化企業在國際產能合作中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因地制宜進行統籌規劃、優化布局、有效實施;推動中國石化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共享科技成果、推動技術轉移、提升職業技能等。
為更好地克服不確定性帶來的危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級巡視員張文明建議,行業增加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他表示,石化行業應持續落實好外貿政策措施,推進輪胎、化肥等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
對于企業,張文明建議,打造技術和品牌產品,提升國際認可度。技術是產業發展的支撐,技術特色的培育是產業特色培育的核心條件。品牌是產業計劃的集中體現,在產業定位明確與技術創新的條件下,還需要有打得出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張文明還建議行業推進綠色發展,實現國內外聯動。當前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成為衡量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時,綠色貿易壁壘也成為一些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我國企業應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兼顧生態保護,在產業引進中謀求經濟與生態兩個效應,形成環境建設的綠色化可持續模式。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譚永超的話也為企業出海增添信心。他指出,中國供應鏈結構性優勢來自充分競爭的產業結構和高效率的產業集群,這種優勢在未來很長時間仍將給中國企業帶來全球競爭力。目前,中國企業主要業務在國內市場,若能成功拓展海外市場,企業將獲得巨大的增長潛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