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1日,由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主辦,江蘇洋井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分公司承辦的2023(第四屆)中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發展大會在江蘇連云港召開。在8月30日同步召開的智慧化工園區工作會上,54家化工園區和47家企業代表集聚一堂。
連云港徐圩新區管委會安軍偉副主任為工作會致辭。他介紹到,徐圩新區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先導區,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目前已經形成盛虹石化、衛星化學、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三大產業集群,引進重大產業項目38個,總投資約5000億元,生產能力超過2300億元,園區產業關聯度突破80%。今年1到7月份,徐圩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快進,實現規上工業產值923.3億元,同比增長127.8%,態勢較為迅猛。在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徐圩新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以推進石化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著力培育重大產業創新平臺,智慧化工園區綜合管理與指揮一體化,石化基地一站式服務大管家等一批項目落地實施。目前,園區聯合多個單位打造了江蘇省石化產業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心,通過綜合運用數據采集與集成、建模分析與優化等技術,實現科技賦能,切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成效。下一步徐圩新區將努力推動產業鏈、金融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介紹了2022-2023年智慧化工園區工作開展情況和下步工作計劃。他指出,為了實現工信部等國家六部委印發的《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中對推動石化化工行業智能制造、智慧化工園區標準的編制,和新增50家左右的智慧化工園區的目標,園區委組織智慧化工園區相關單位和平臺承建單位,開展了四項重要工作。第一項工作是推動全國智慧化工園區的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國一共遴選出五批84家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期單位、32家智慧化工園區。按照十四五末新增50家智慧化工園區的目標,也就是70家左右,約占全國化工園區的10%左右,將帶動全國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水平的一個提升。第二項工作是創新構建智慧化工園區標準體系。繼編制《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GB/T39218-2020)之后,園區委制定了“十四五”智慧化工園區系列標準規劃樹狀圖,包含了信息技術建設、支撐平臺、功能應用、保障體系、基礎設施和工程信息化五個板塊,共梳理出16項在研標準,35項意向標準和10項現有可參照標準。今年8月底,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應急、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大數據、空間數據庫、支撐平臺、運維管理9個方向的智慧化工園區標準經過專家評審,將于年底正式發布。今年在工信部的啟動了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行業標準的編制,將于今年年底發布。第三項工作是為化工園區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一是組織技術單位和智慧化工園區圍繞重大方向進行研究討論,鼓勵相關創新性技術或信息化工程,在試點園區落地應用。二是開展了智慧化工園區適用技術申報的發布工作。第四項工作是為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建言獻策。去年以來,園區委組織智慧化工園區、技術支持單位就應急部的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指南,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原材料工業司的石化行業智能制造調研工作,以及交通運輸部安全司的化工園區對外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生產風險論證工作指南,針對園區出入、卡口、設施建設情況,做了大量征集、研究、討論,意見和建議呈報工作,以促進智慧化工園區平臺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會上,他還提出了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工作下一步工作開展計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處長馬從越主持了本次工作會。
智慧化工園區工作會上,第八批智慧化工園區單位分享了風險監控預警平臺建設、智慧環境管理、智慧物流與封閉化管理、以及輔助決策等多領域眾多好的經驗。
天津南港工業區應急管理辦公室馬向飛副主任分享,園區的智慧平臺架構按照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以及危化園區的安全風險智慧化管理平臺這兩個指南,構建了1+1+N體系,即一個駕駛艙,一套數字應用平臺,還有N個應用。主要亮點在一是規范管理,制度先行,對園區的危化品車輛和駕駛員進行了一年期的積分制管理。二是科技賦能,助力危化品車輛不安全行為識別。三是危化品車輛的定位管控。四是實現厘米級定位。五是危化品車輛線上線下監管。通過這套技術,園區從以前每個月違章信息大概在5000輛次,降低到現在的500輛次。園區構建了“大應急、全災種”的智慧防災減災體系。園區開展六類氣象災害的危險性評估,成果就是建立了園區主要氣象災害危險性基礎的數據庫。在建立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在園區大氣監測儀和園區的企業接入的雷電系統,構成了整個園區的雷電監測運行系統。另外,在主要的點位布設了十處防洪防汛的監測點位,構建了防洪防汛的監測系統。在今年剛剛經歷的華北地區重大防汛雨情的過程中,這套系統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確保了園區安全的防洪防汛。
東營區化工產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梅群群分享,園區平臺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園區兩大痛點,一是園區對企業信息掌握不全,二是風險源的管控。通過封閉化建設推行“物理設施硬封閉+電子圍欄軟封閉”雙向循環管控體系,通過和交通部端口的連接,實現車輛實時GPS定位。園區打造了以園區集中停車場為載體,以智慧化管控為手段,以暖心服務為核心、以懲戒治理為補充的新型管理體系。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管理有序,為大中企業提供“運輸公司入園申請——園內企業審核”方式,減輕園內企業申報成本,為小企業提供“園區服務中心統一審核”方式,減輕小企業人力投入。二是管服聯動,園區停車場可對所有車輛排隊叫號,包括園區內企業車輛和停車場車輛。園區和企業的停車場進行聯動,可實時調度企業和園區停車場的停車位,省去司機的等待時間。園區與運輸公司、交警、交通、園區企業進行協同管理。三是降本增效,以人為本,停車場的管理,包括園區封閉化的管理,園區危化品停車場配套有平價餐廳、洗衣洗澡、平價理發、影院唱吧等13個功能室等等,滿足企業和司機的全方位需求。四是建立了一企一檔信息,除基礎資料外,還有動態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接受園區各部門的監管。
博興化工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林正濤分享:智慧園區圍繞政府、企業、專家、公眾四大用戶進行服務,搭建從園區突發情況、態勢感知到應急聯動的上下一體的響應機制,以一端登陸、一圖到底、一體管控、一案應急為原則,實時展現園區各類風險指數和管控態勢,打造園區一體化管控新格局。首先是智慧安全管理。在總體建設上,該子系統涵蓋了安全基礎管理、雙重預防機制、重大危險源和特殊作業管理,搭建園區安全一張圖,實現安全可視化管控。平臺將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作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工業機理模型、AI分析技術手段,運用實時數據監測、視頻報警聯動、算法模型支撐,實現了智能化監管。其次是園區的封閉化管理。平臺根據園區封閉化管理的要求,以物理隔離為基礎,入園道路建設11個封閉卡口,對車輛進行分類控制,以線上預約管理系統為核心,實現人車封閉管理。園區在封閉道路設置測速-雷達視頻一體機,實時監控入園車輛的超速、逆行、違停等違規行為,并取證留檔,對違規車輛實行扣分和黑名單管理,降低車輛行駛的風險。
無錫市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主任程赟分享園區建設運行的經驗和亮點,一是特殊作業全流程管理,二是限值限量跟蹤管理,三是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針對傳統作業許可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相關技術,實現特殊作業的申請、審查到監護、驗收全流程信息化、規范化、程序化管理,智能化調度和協調相關區域作業,直觀顯示屬地作業動態,提高標準化作業程度。在限值限量跟蹤管理當中,園區作為江蘇省限值限量先行單位,嚴格按照一園一策的要求,明確園區限值限量的管控范圍及管控因子,利用自動檢測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優化限值限量的跟蹤管理,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提升現場的核算核查能力。在園區主要排口上,上下游分別建設了水質的標準站。同時相關數據聯網接入江蘇省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系統管理平臺。在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當中,園區搭建了完備的三級防控體系,加強園區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江陰臨港化工園區管理中心主任錢鋒分享,園區對兩重點一重大的監管系統、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特殊作業的智慧化監管和水氣實時監測等方面的智能化應用,有比較好的實踐。園區每個月大約有1300多起特殊作業,在監管上存在監管面不足、監管力量有限、企業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園區針對這個問題,重點構建了特殊作業的智慧化管理系統,采用云邊端架構進行設計,在企業端和園區端分別構建相關的應用,實現對特殊作業的作業前、作業后、作業中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監管。一是在重大危險源區域之外,重點把倉庫區域、裝卸區域等視頻全部切入到企業端的邊緣一體機上,從而擴大了監管的覆蓋面。第二是通過智能化的監管,通過AI的模型,來分析特殊作業過程當中的違章問題,通過AI來分析疑似作業問題,就是在計劃報備外的作業,進行智慧化的監管,同時降低了成本。整個運行過程中形成了三個方面的關鍵要素,一是可落地的管理標準,二是好用的信息化工具,三是建立了由運維和環保管家,以及安全專家融合的這樣一支綜合性隊伍。
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李建濤分享,第一項亮點工作是智慧感知、溯源與協同攻關的環境綜合管控,建立了園區完整且前沿的環境質量監控體系,安裝部署了監控立體、要素完整、技術前沿的環境監測感知設備,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與污染源的全要素環境,在線立體監測監控物聯網絡。一是基于前端完善的環境監測感知設備,掌握園區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以及各污染物污染排放程度,形成污染源環境質量關聯體系。二是通過重點風險源信息數據庫和監測數據庫動態實時更新,形成突發性環境事件的預警體系。三是打造了具備環境感知、預警和綜合分析能力的智慧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平臺,滿足園區對企業及環境的日常精細化管理需求。第二項亮點工作是科技賦能智慧管廊,打造園區的“智慧動脈”。由于管廊設施和管線處于地上露天區域,受風吹日曬、人為損壞、碰撞等影響,可能發生管架變形、質量彎曲、管道位移等問題,引起泄露等事故。園區按照事前審核、事中監管、事后備案全過程的管控理念,從審批、管位規劃、圖紙審核、建設手續報備、服務及安全協議簽訂、入廊培訓及施工許可審批、施工作業監管、工程竣工驗收以及資料備案等各個環節,形成對全流程關鍵點的把控,管廊運營管理工作向精細化、體系化方向推進。
工作會上有四家單位分享了智慧化工園區建設中的應用和實踐。
安元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王三明教授發表《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新一代智慧化工園區解決方案》的演講,他指出,新型工業化是將傳統工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導向,推動工業走向高效率、高品質、低碳化的道路,這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而打造新一代“工業互聯網+智慧化工園區”是必然路徑。
他強調,為實現化工園區的高質量發展,首先需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工程,強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綜合物流及綜合能源保障,積累產業技術基礎,推進“工業互聯網+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其次,要推進安全綠色低碳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安全生產條件,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同時,加大工業節能降耗和降碳力度,有序推進碳達峰進程。再次,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識解析體系的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區域內的耦合合作。最后,推進產業智改數轉,引導區內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建設。打造工業互聯網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深化“政產學研”,共建“師資輸出+課程體系+實訓中心”一體化產教融合的“化工+安全+工業互聯網公共實訓人才基地”,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業務+人才”支撐。
北京思路智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就智慧化工園區和實訓基地一體化、數字化運營進行了闡述,以智慧化工園區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分解、問題解決及案例分享四個方面進行。
他提出了園區信息化平臺是化工園區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一套工具,目的是提升園區管理效能,高效地解決園區重大風險、區內環境質量、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園區封閉效果、提升事故應急處置等園區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把智慧化工園區平臺建設(信息化環節)、線下專業管家服務(專業服務環節)、企業智轉數改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環節)、實訓基地對從業人員技能素質提升(企業人員能力環節)四個環節作為有機統一體來看待。
他對四個環節分別進行了分解和提出解決方案,并以化工園區特殊作業為例,分別列舉了特殊作業在智能化監管平臺、線下特殊作業巡檢、特殊作業專項分析報告、企業特殊作業信息化的使用、實訓基地特殊作業培訓課程及評估每個環節是如何實現聯動和閉環,完成PDCA的提升和質量改進。
南京大學副教授、匠人智慧(江蘇)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兼總工柏益堯,在會議上做了關于《智慧化工園區管理提升建議》的經驗分享。他從“建、用、管”三個方面,以智慧化工園區的封閉化管理、安環預警報警管理為例,分析了化工園區智慧化管控平臺運行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一是頂層規劃缺陷,不能準確解讀最新政策要求,與平臺使用者實際管理需求之間割裂明顯,導致系統平臺 “建不全,用不好”;二是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缺乏,主管部門、管理用戶、企業用戶不明確,職責不清、協同乏力,“不想用,不好用”問題突出。三是園區管理整體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之下,難以體現園區利用信息化促進規范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創新。
他提出應堅持“以落地實施為引導,知行合一見成效”的原則,統籌解決上述問題。在規劃階段就要貼合實際管理需求,與園區的發展階段及管理能力、管理體系相匹配;在運行階段,要有明確的分工、制度和保障能力支撐,建立業務化運維管理制度體系并監督貫徹落實;要強化管理人員政策解讀、經驗學習和管理模式創新思考的培訓,為實現化工產業安環風險可控前提下的高質量發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徑和新方法。
深圳市科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暢衛超做了《基于精準實時定位的化工園區封閉管理系統應用及實例介紹》的發言。他指出,《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等一系列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密集發布,對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化工園區存在封閉化建設標準相對滯后,園區整體封閉困難,部分園區建而不封,危化品運輸車輛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他提出了三點封閉化管理提升路徑,一是抓好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結合園區產業布局和進出口情況,編寫符合政策要求、切實可行的封閉化管理方案,確保方案可封閉、好運行。二是通過先進的“1+N”接入模式,從運輸車隊源頭獲取危化品運輸車輛實時定位數據和電子運單數據,確保定位數據的精準性和時效性,視頻聯動核查預警車輛實時高效。實現預約入園、智能停車、路線引導、專用車道運輸監管、園企互通、積分制管理、一鍵應急聯動輔助疏散、駛離園區的全流程可視化管控。三是有條件的園區,可以結合危化品專用車道,通過對危化品車輛進行“厘米”級定位,實現對危化品車輛是否在危化品車道上行駛進行實時動態監管,降低安全風險。他還對封閉化管理運營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