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2022年,我國乙烯產能達到4933萬噸,成為全球最大乙烯生產國,預計2025年達到7000萬噸。中國石化在2022年乙烯產量達1344萬噸,截至目前,已有11家企業具備百萬噸級乙烯生產能力,為拉動下游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茂名石化
1996年8月,茂名30萬噸/年乙烯正式投料試車,實現了由單一煉油型企業向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的飛躍。
2004年12月,茂名石化百萬噸乙烯改擴建項目順利開建,2006年9月16日,茂名石化乙烯改擴建工程建成投產,在當時創出中國大乙烯建設工期最短、國產化程度最高、建設成本最低、開車水平最優的新紀錄。自此,茂名石化成為了國內首座百萬噸乙烯生產基地。
茂名石化百萬噸乙烯自投產以來,累計向市場供應化工產品超4800萬噸,帶動下游產業年產值超千億元。目前,茂名石化裂解損失率、乙烯燃動能耗等主要指標為國內先進水平,有化工產品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液體有機化工原料等系列產品200多個品種,年產300多萬噸。
鎮海煉化
2006年11月6日,鎮海煉化第一套百萬噸乙烯舉行奠基儀式,習近平同志對鎮海煉化提出“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的殷切囑托。2010年4月,鎮海煉化第一套百萬噸乙烯建成開工,產出合格產品,摘掉了浙江省“無乙烯工業”的帽子。
2022年1月,鎮海煉化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鎮海基地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刷新了國內同等規模乙烯項目建設速度最快、數字化程度最高、安全業績最佳等多個紀錄。
作為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海基地是中國石化和浙江省重點布局打造的“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綠色石化基地,是杭州灣南岸世界級石化產業“橋頭堡”,目前已形成2700萬噸/年煉油產能和220萬噸/年乙烯產能。
海南煉化
2023年2月21日,海南煉化100萬噸/年乙烯項目龍頭裝置——乙烯裝置投料開車成功,并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產品。項目投產標志著海南省乙烯工業實現“零的突破”,可拉動超千億元的下游產業發展,有效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為我國在東南沿海構建面向海外的石化產品出口基地奠定基礎。
該項目各項環保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采用了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設計經濟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采用了中國石化首個石化5G專網,實現物理工廠和數字工廠同步建設。
中韓石化
中韓石化化工廠區位于武漢市化工園區,具備11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共有15套主體裝置,主要生產聚乙烯、聚丙烯、環氧乙烷等產品。
自2013年投產運營以來,中韓石化乙烯廠區每年生產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產品230萬噸,共開發了70多個牌號的聚烯烴新材料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用器材、食品包裝、汽車、電器、健康容器、民用管材構件等領域,有效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截止到2023年7月,中韓石化累計上繳稅金412億元,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上海賽科
上海賽科109萬噸/年乙烯裝置始建于21世紀初,是當時我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一體化石化項目,也是我國投產最早的乙烯合資項目之一。2005年3月18日,乙烯裝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僅用10小時45分鐘產出合格產品,在當時創造世界同類裝置首次投料開車新紀錄。
上海賽科百萬噸乙烯裝置秉承“大型、先進、系列、集約”理念,按照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環保標準,以“零”排放為評估和選擇生產工藝的起始點。其中,“增設烯烴轉換裝置(OCU)”“中央控制室”“現場總線控制”“低NOx排放新型燃燒器”等多項設計,均開創了國內大型石化裝置應用先河。
至2022年底,以乙烯裝置為龍頭的上海賽科,累計為社會提供商品總量5536.58萬噸,上繳利稅557億元,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
福建聯合石化
福建聯合石化乙烯聯合裝置于2009年8月26日投產,是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核心裝置,結束了福建不產乙烯的歷史。2013年12月,該乙烯裝置完成脫瓶頸改擴建,產能提升至110萬噸/年,跨入百萬噸乙烯裝置行列,2016年獲乙烯行業能效領跑者榮譽稱號。
經技術攻關和優化運行,2017年和2019年,福建聯合石化乙烯聯合裝置全年乙烯產量均突破120萬噸大關,為福建省下游制造業、紡織產業提供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原料,助力當地形成一條上中下游完整配套的產業鏈,促進了福建石化產業崛起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古雷石化
福建古雷石化100萬噸/年乙烯裝置是海峽兩岸最大石化產業合作項目——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龍頭裝置”。該裝置在國內首次應用裂解爐異地安裝及模塊化整體搬運新技術,于2021年8月實現安全投料試車一次成功,創下了當時行業內乙烯裝置中交及開車的新紀錄。2021年11月,福建古雷石化打通對臺灣地區乙烯銷售全流程,目前乙烯單體對臺灣銷量已突破10萬噸。
裝置投產以來,帶動下游深加工裝置全面生產和當地石化產業鏈延伸完善,每年可為市場穩定提供乙二醇、苯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樹脂等近20種產品,可創造產值超200億元,為地方貢獻利稅近60億元,在優化國家石化產業布局、促進兩岸石化產業融合、推動福建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沙(天津)石化
中沙(天津)石化是國內最大的乙烯合資企業之一,也是天津市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龍頭項目,2010年1月,其100萬噸/年乙烯生產裝置一次試車成功,并生產出合格產品。
2020年,該公司通過改造乙烯裝置現有裂解爐并新增一臺裂解爐,將乙烯裂解能力由100萬噸/年提高至130噸/年。
2021年1月17日,中沙(天津)石化130萬噸/年乙烯改造項目新增裂解爐及冷箱系統投料試車一次成功,產出合格乙烯,標志著乙烯擴能項目主工藝流程全部打通,該裝置生產規模正式跨入“130”時代。
齊魯石化
齊魯石化乙烯裝置于1984年開工建設,之后相繼經過了45萬噸/年一期擴建、72萬噸/年二期擴建和80萬噸/年填平補齊,2006年8月,其乙烯產能達80萬噸/年。齊魯石化乙烯裝置包括裂解、壓縮、分離、原料罐區和產品罐區等幾個重要部分,生產乙烯、聚合級丙烯、化學級丙烯、混合碳四和裂解汽油等產品。
80萬噸/年乙烯裝置是齊魯石化化工板塊的“龍頭裝置”,作為我國大型乙烯生產基地,齊魯石化有效帶動了當地關聯產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為國家和地方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干部和專業人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揚子石化
1987年7月,揚子石化30萬噸/年乙烯工程正式投產,該項目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石化工程,開車用時僅116小時45分鐘,創造了當時國內外同類裝置無乙烯開車新水平。
1995年12月8日,揚子石化乙烯裝置第一輪改擴建工程產出合格乙烯,原乙烯裝置持續高負荷運行,實現生產基建兩不誤,創造了我國乙烯擴大產能“內涵改造型”的新模式。當年的《人民日報》頭版刊載道:“40萬噸改造工程耗資僅相當于新建10萬噸乙烯投資的1/5,具有‘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等優點。”
2002年9月29日,揚子石化乙烯裝置第二輪技術改造工程全面建成投產,選用了先進的二元制冷和CD催化精餾等高新技術,使裝置能耗物耗大幅下降,實際產能達80萬噸。
投產以來,揚子石化80萬噸/年乙烯累計向市場供應乙烯產品超過1600萬噸,目前可生產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原料、基本有機化工原料、成品油、合成橡膠等5大類50多種產品,有力帶動了下游產業發展。
中科煉化
中科煉化80萬噸/年乙烯裝置于2020年9月30日開車,采用了中國石化的CBL裂解技術及LECT低能耗乙烯分離技術,“三機”成功運用國內首套國產化干氣密封,改變了乙烯“三機”干氣密封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80萬噸/年乙烯裝置生產聚合級乙烯和聚合級丙烯產品,同時副產氫氣、裂解汽油、混合碳四、燃料油等產品。
中科煉化與已有的茂名石化,形成茂湛煉化一體化基地,充分發揮石化產業“龍頭效應”,全面釋放“榕樹效應”,為東海島工業園區企業提供多種化工原料和“水電風汽”公用工程介質,拉動地方中下游產業超過千億元的投資,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石化的百萬噸級乙烯不僅是完成時,更是進行時。天津南港乙烯、洛陽石化乙烯、鎮海基地二期、中科煉化二期……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建設百萬噸級乙烯項目,越來越多的大乙烯正在拔地而起,屹立于中原、大漠、海濱、江南,見證我國化工工業越來越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