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江蘇省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22版)》(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報告》由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江蘇分盟、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東分院、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發布。《報告》內容依托智能制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基于江蘇省3萬多家企業數據以及國內外公開發布的各類數據,采用技術經濟學相關方法,從總體情況、區域、企業三大維度對江蘇省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進行分析評價。
《報告》顯示,從江蘇全省規上制造業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看,2022年,35.8%的規上制造業企業處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一級,開始了數字化改造;23.9%的規上制造業企業達到成熟度二級,實現了核心業務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14.1%的規上制造業企業邁進成熟度三級,實現了網絡化集成及單點智能;6.6%的規上制造業企業達到四級以上的高成熟度,深度應用智能化。相較于2021年,2022年江蘇“三級及以上”高成熟度規上企業占比提升。
綜合選取企業樣本量超過1000家的行業進行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從成熟度等級分布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與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三級及以上高成熟度企業占比較高,分別為24%、20%、18%和17%。與之對應,紡織、金屬制品等傳統行業智能制造水平還相對較弱,需持續提升企業生產裝備、關鍵工序等數字化水平。
《報告》從供給能力、支撐能力、應用水平和綜合成效四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對江蘇省不同地區智能制造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13個地級市的供給能力指數呈多強引領的梯隊分布,支撐能力指數整體呈齊頭并進之勢,應用水平指數得分呈現長尾效應,綜合成效指數差異較大。各地市智能制造發展總體呈現以蘇州、無錫、南京為核心,常州、徐州、南通為重點的“三核心、三重點”格局。
展望前景,《報告》建議,下一階段江蘇應提升供給能級,培育自主可控的解決方案;放大示范效應,打造多層次示范培育體系;強化標準引領,構建研用一體標準發展路徑;加強要素保障,營造智能制造優良發展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