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3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與此同時,加快戰略性化工新材料的發展已成為當前行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重要方向。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介紹,2022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能達到4500萬噸/年,產量超3100萬噸。行業先后攻克了茂金屬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烴;光學級PMMA等高性能工程塑料;氫化丁腈橡膠等高性能橡膠;高強高模聚酰亞胺、大絲束碳纖維、高伸長間位芳綸、高韌型對位芳綸等高性能纖維;鈣鈦量子點光學膜等高性能膜材料;電子級硫酸、電子級磷酸等電子化學品,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發展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創新能力有待增強,企業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共性技術供給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石化處副處長楊松峰指出,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要素供給呈現碎片化,并且創新型中小企業資金實力不足,制約了化工新材料研發和研發成果轉化,圍繞創新鏈布局要素鏈提升價值鏈的產業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楊松峰強調,行業應聚焦突破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有決定性影響的化工新材料,推動化工新材料在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這就要求行業要明確重點領域發展方向,推動乙烯等產業保持合理資金水平,鼓勵延伸產業,發展下游末端化工新材料的產品。
李壽生建議,行業要聚焦產業發展瓶頸,集中力量補短板,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如高碳α-烯烴、聚烯烴彈性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高端聚烯烴材料,5G通信基站用核心覆銅板用樹脂材料等高端電子化學品,高端聲學用膜材料等。同時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高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新材料生產應用的示范。還要按照“研發一批、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的創新思路,不斷積累我國化工新材料技術儲備的水平和能力。
在化工新材料發展中,精細化工為新材料不斷升級換代提供了支撐。但當前我國精細化工發展也存在新領域產品功能低、原創性不足以及傳統產品性能低、制造效率不高等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彭孝軍提出了一條新路徑:“精細化工要從1.0進化為2.0,智能分子工程就是精細化工變道超車的歷史新機遇。”他解釋說,智能分子工程分為三步,第一步是通過自動識別、自動執行、自動恢復實現分子功能智能化,第二步是通過結構性能智能自主學習實現分子設計智能化,第三步是通過合成路徑自主學習與智能制造實現分子制造智能化的工藝。
會上,山東道恩股份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田洪池、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永峰分別分享了企業在化工新材料行業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經驗。本次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濟寧市人民政府主辦,石化聯合會化工新材料專業委員會、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金鄉縣人民政府承辦,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協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