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全球多晶硅產業發展情況
截止到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有效產能為134.1萬噸/年,同比增加73.3%;2022年,全球多晶硅產量100.1萬噸,同比增加55.9%。其中,電子級多晶硅產量約3.92萬噸、太陽能級塊狀硅約90萬噸、顆粒硅6.16萬噸,在全球多晶硅總產量中的占比分別為3.9%、89.9%和6.2%。
2022年,全球多晶硅新增產能56.7萬噸/年,包括復產、擴產和新建項目的投產,新建多晶硅工廠全部在中國。
2022年,全球前十的多晶硅企業總產能達到113.1萬噸/年,占全球總產能的84.3%,較2021年的70.5萬噸/年增長60.4%;全球前十的多晶硅企業總產量約94.34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94.2%,較2021年的總產量59.53萬噸,增長58.5%;2022年,世界前五的多晶硅企業總產量之和為77.23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7.2%,產量高度集中。
02 2022年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情況
2022年,中國在產多晶硅企業14家,有效產能116.6萬噸/年,同比增加87.2%,全國多晶硅產量約85.7萬噸,同比增加69.4%,產能增加主要來自于通威、保利協鑫、新特能源、青海麗豪、亞洲硅業等新建產線投產,以及宜昌南玻、聚光硅業等企業復產,受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處在高位等因素驅動,在產多晶硅企業都在設法提高產能利用率,所以有幾家企業產量超過名義產能。
進口方面,2022年,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以下簡稱“多晶硅”)進口額為25.8億美元,同比增長38%,進口量約為8.7萬噸,同比下降20.9%。2022年,隨著國內多晶硅產能的擴張,對多晶硅進口的需求開始下降,進口量開始下降;另一方面,多晶硅的價格不斷增長并在2022年保持高位,導致多晶硅的進口額呈現增長。由于國內多晶硅供應量的增加,進口量占國內多晶硅消費量的比例逐漸下降,2022年進口多晶硅約占國內消費量的9.5%,同比下降8.4個百分點。
03 2023年多晶硅產業發展展望
展望2023年,新增規劃多晶硅產能422萬噸/年,一期建設181萬噸/年,多數在2023Q2后投產,到2023年底多晶硅總產能可能超過230萬噸/年,預計一期工程和部分二期工程投產后(2025年前),全國多晶硅總產能達到300萬噸/年,按80%的負荷運行,多晶硅產量240萬噸,在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背景下,存在產能過剩、投資過熱風險。建議: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與長期規劃,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發展;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營造尊重知識產權氛圍,利用硅基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光伏科技研發平臺,繼續實施技術與裝備能力提升,多路徑技術研發,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三是強化多晶硅安全與環保監管,隨著多晶硅規模的擴大,多晶硅單線能力達到5萬噸/年、單個多晶硅工廠規劃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年,甚至更大,多晶硅生產系統、存儲、輸送等環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量大幅提升,大量的易燃易爆危險品,構成重大危險源,需要有嚴格的管控措施,強化風險意識,筑牢底線思維,保障產業安全;
四是加強行業自律,切實承擔社會責任,自覺抑制非理性擴張,努力加強上下游協同,合力打造產業命運共同體,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全球領先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