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千億石化巨頭恒力石化發布關于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暨簽署意向協議的提示性公告,公告表示,恒力石化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大連熱電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大連熱電將成為康輝新材的控股股東,恒力石化將成為大連熱電的控股股東。
這意味著,A股首例由民企上市公司主導的“分拆+重組”案例有望出爐。
據悉,6月20日,恒力石化及下屬子公司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與大連熱電、大連潔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公司擬向大連熱電出售公司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康輝新材100%股權。大連熱電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恒力石化、恒力化纖合計持有的康輝新材100%的股份。
交易完成后,大連熱電將成為康輝新材的控股股東,恒力石化將成為大連熱電的控股股東。因此,恒力石化依然保留對康輝新材的控制權。
從股權結構來看,恒力石化直接持有康輝新材66.33%的股份,為康輝新材控股股東,恒力化纖持有康輝新材33.67%的股份,恒力石化共計持有恒力化纖 100%的股權。
時隔一年再戰
此前,2022年4月14日,恒力石化與大連熱電也曾同時發布公告,披露恒力石化擬分拆康輝新材,與大連熱電進行重組上市的相關公告。不過,后來因大連熱電自查發現公司2021年度存在資金被控股股東占用的情形,審計機構也為此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因相關情形可能導致重組的不確定性,雙方當時決定終止了該次交易。此次再次擬進行分拆,也是自上次分拆終止一年多來的再次重啟。
“除大連熱電控股股東一年來因大連國資改革名稱發生變化外,此次交易與一年前披露的交易內容基本沒有任何不同。”新熱點財富創始人李鵬巖認為此次交易符合大連市的產業戰略布局,對于當地發展新材料產業具有重大意義。一年多來,當時影響大連熱電重組的相關情形基本都已經消除,目前已經沒有實質障礙,這也是重組一年多后得以重啟的重要原因。
康輝新材簡介
康輝新材是恒力石化差異化、高性能綠色環保薄膜與塑料新材料的主要發展平臺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些年來,康輝新材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和塑料新材料領域的行業競爭力持續提升,躋身國內一流水平。
目前,康輝新材在營口基地擁有年產24萬噸PBT工程塑料產能,是國內最大的PBT生產商,主要應用于汽車配件、聚合物合金、光纜保護套、電子電器等產業領域。
此外,公司擁有年產38.5萬噸BOPET功能性薄膜產能,應用于BOPET的光學器材、離型保護、電子電器等高附加值環節;擁有基于自主技術國內單套最大的年產3.3萬噸PBAT產能,應用于PBS/PBAT的食品級購物袋、餐具和吸管領域等綠色環保應用。
在中高端產品研發方面,2021年,康輝新材自主研發的高平滑MLCC離型基膜已實現量產。值得一提的是,康輝新材開發的12微米在線涂硅離型膜成功實現量產并出口,成為國內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夠生產出該厚度產品的企業,月生產能力超過6000萬平方米。
央企示范,民企試水
在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A股公司推出分拆方案,但“分拆+借殼”這一復雜操作依然較少。
今年年初,中國能建完成分拆所屬子公司易普力重組上市,成為市場上首例“分拆+借殼”的案例。此單順利落地,被視為上市公司資產整合、產業升級的標志性事件。
在成功案例示范效應下,3月9日,中國交建公告擬分拆下屬子公司通過與祁連山進行重組的方式實現重組上市的方案,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批復。
稍早時候,中聯重科宣布,擬分拆中聯高機借殼路暢科技。
根據方案,路暢科技發布公告稱,擬向中聯高機的29名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中聯高機100%股權,并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進而實現中聯高機的重組上市。
交易完成后,中聯高機將成為路暢科技全資子公司,中聯重科仍為路暢科技的控股股東。
從公司屬性來看,中國能建、中國交建都是央企上市公司,中聯重科股權較為分散,無實際控制人。
恒力石化為民企上市公司,其實控人為陳建華、范紅衛夫婦。
因此,一旦此次交易順利落地,有望成為A股首例由民企上市公司主導的“分拆+重組”案例。
恒力石化加速新材料布局
恒力石化自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實施了以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大項目,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經營業績不斷提升。
2022年,恒力石化實現營收2223.24億元,同比增長12.3%;實現歸母凈利潤23.18億元,同比下降85.07%。利潤下降主要源于原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行且高位寬幅振蕩,同時行業市場端需求復蘇乏力,公司面臨歷史極端的高運行成本與低行業需求的雙重經營擠壓,公司經營的主要產品如化工品、功能性薄膜、民用絲、工業絲等與終端消費、基建地產等相關的傳統需求處于市場低谷水平,導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壓。
恒力石化在2022年年報中也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材料是制造業的兩大“底盤技術”,新材料是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而化工新材料產業是新能源、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領域重要基礎材料。
隨著國內“雙碳”戰略的實施、國家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以及消費結構的變遷,帶動上游化工新材料需求持續增長,同時推動行業企業積極主動由“能源+化工”向“平臺化+新材料”,由“規模經濟主導”向“綠色循環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深度轉型。
以恒力等為代表的實施全產業鏈縱橫一體化發展的行業龍頭企業,依托于煉化一體化項目豐富的基礎化工原料庫,紛紛快速向高端聚烯烴、鋰電池材料、工程塑料、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等下游新材料領域延伸布局,提升附加值的同時內部消化中間產品,有效緩沖上游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高端化短缺的結構不平衡問題,以獲取二次成長曲線。
近年來,恒力石化主動適應新形勢、新發展、新變化,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戰略轉型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補鏈強鏈”和“研發創新”。在行業獨具優勢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臺”基礎上,依托精細化工園項目,加快打造高端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產業支撐和發展基礎作用,不斷夯實上游“大化工”的平臺作用和運作效率。瞄準芳烴下游的聚酯、類聚酯新產品以及烯烴下游的精細化工、特種新材料的應用新方向和新市場,鞏固傳統市場優勢,對標重點新材料突破性領域,重點打造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樹脂材料、高端纖維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深度錨定高技術壁壘、高附加值的高成長賽道,積極構筑“大連長興島”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產業鏈生態圈,全力打造平臺型化工新材料研發與制造全產業鏈領軍企業。
在此發展背景下,主營新材料業務的康輝新材無疑是恒力石化加速布局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平臺。此次恒力石化擬分拆康輝新材上市,將對其做強做大新材料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分拆上市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配置以支持所分拆業務的獨立、規范與可持續發展,另外也有助于提升所分拆業務及其母公司的資產流動性與市值,為兩者后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