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升我國化工園區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打造一批世界一流水平化工園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委”),聯合國內化工園區啟動“化工園區環境治理專項技術征集”系列活動。
第一批全國化工園區環境治理技術需求如下:
01循環冷卻水節水減排
工業水消耗及廢水排放量較大,制約園區高質量發展。其中占比較大部分為循環冷卻水排污水。原因主要兩方面,一是循環冷卻水排放園區企業大部分循環冷卻塔規模為5000m3/h ,補水大部分為園區水廠提供的工業水,因原水中氯離子濃度相對偏高 (200mg/L)左右,枯水期超過 300mg/L,導致企業循環水濃縮倍率維持在3左右,循環水利用效率偏低。二是循環冷卻塔蒸發水量較大。尋求園區節水方案,不限于原水氯例子濃度降低、循環水冷卻塔結構改進、末端提高循環冷卻水濃縮倍率或其他有效的節水措施。除有明顯節水效果外,改造方案經濟性好,最大限度地減少設備占地面積,對現有循環水塔溫壓、風阻、熱交換效率等參數不會造成影響。
02港區船舶廢氣治理
沿海園區的港區作為重要物料吞吐節點,每年船舶 (大中型) 停靠頻繁,靠岸船舶所需動力全部由燃油提供,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時間段相對集中,對區域局部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尋求低成本的替代設施或廢氣處理工藝,建設完備的岸電設施。
03 VOCs 廢氣高效低碳治理
企業現有一股工藝尾氣,風量25~30 萬 Nm3/h,其中含丙烯 腈濃度500~1000mg/m3,苯乙烯800~1300mg/m3 ,丁二烯濃度 50~400mg/m3,甲苯濃度50~400mg/m3,直接焚燒消耗大量天然 氣。現有處理工藝為直接焚燒法。對現有系統改造和優化,實現負荷波動時的穩定達標排放(也可考慮協同處理),較現有焚燒處理工藝顯著降低運行成本,處理后的潔凈氣符合排放標準。由于尾氣產生源間歇排放的模式,總氣量和濃度波動較大,需考慮濃縮和輸送過程中的安全性。
04乙烯裂解爐煙氣 NOx超低排放
煉化乙烯,乙烯裂解爐均采用凱勒特的低氮燃燒器,NOx 設計排放濃度≤40mg/Nm3(基準氧含量3%),煙氣脫硝采用優美科 (原丹麥托普索 Haldor Topsoe) 催化劑的SCR 技術,純度≥99.6%的液氨作為脫硝還原劑,出口 NOx<30mg/Nm3。各裂解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大小不一,數據不能穩定在一個較小范圍 (以23年1月份數據為例:最低 16mg/Nm3,最高44.5mg/Nm3 ,波動較大)。乙烯裂解爐要定期燒焦,裂解爐燒焦作業期間,脫硝設施正常投用,煙氣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數據較高,部分時間處于超超標狀態 (>200mg/Nm3 ),無法穩定達標。
企業尋求創新技術或解決方案,達到乙烯裂解爐煙氣氮氧化 物進一步減排目的。同時燒焦狀態下,裂解爐應控制氮氧化物不超標,以較短的投資回收期展示成本效益。
裂解爐燒焦作業期間,煙氣氮氧化物能夠穩定達標排放, < 100mg/Nm3;NOx 最終排放濃度進一步降低。
05煙氣濕法脫硫高氯漿液處理
440t/h 鍋爐煙氣氨法脫硫工程采用氨—肥法脫硫工藝技術,按塔內飽和結晶系統工藝設計,用液氨或氨水作脫硫劑吸收煙氣中的 SO2,生成亞硫酸 (氫) 銨,進行強制氧化,濃度較稀的硫酸銨溶液利用原煙氣熱量在脫硫塔內濃縮產成固含量約20%以上的硫酸銨漿液,并輸送至后處理系統,進行硫銨的分離、干燥、包裝。
由于氨法脫硫所采用的結晶方式為濃縮結晶,屬于密閉循環 系統,煙氣中的氯以及補充水帶入的氯會在循環液中富集,塔內 氯根富集量可高達100000-150000mg/L,導致系統腐蝕嚴重,檢 維修費用較高。尋求全系統氯離子控制及腐蝕解決方案,可考慮多套氨法脫硫的硫銨溶液集成處理等路線。
方案期望:
1. 脫硫塔內氯根含量≤40000mg/L;
2. 降低塔內重金屬離子含量;
3. 減緩脫硫塔及設備腐蝕速率。
本次園區委發布的專項問題,是化工園區提出的具有明確需求的現實環保難題,后續還會持續發布化工園區實際訴求,歡迎科研院所、高校、環保企業及其他相關機構前來咨詢,提供解決方案!同時也歡迎化工園區將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安全、環保等問題反饋至園區委,由園區委分批組織發布,向全社會征求優質解決方案。
聯系方式: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
劉博譽:010-64697944、18513716606(微信同號)
吳為國:010-64697939、13681383258(微信同號)
聯系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四區16號樓中國化工大廈1025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