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市生態環境部門積極牽頭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持續加強各類固體廢物源頭分類收集、資源化綜合利用、安全規范處置等舉措,全市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智慧園區管理 危廢全生命周期管控
4月27日下午,在位于張家港的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智慧園區管理中心,大屏電子地圖上,區內化工生產企業被按照風險等級,以紅、橙、黃、藍四色劃分,每家企業危廢產出情況、關鍵生產數據等都實時顯示在地圖上。園區建成了環保一體化綜合管理系統,涵蓋廢水、廢氣、雨水、LDAR、走航、大氣、地表水、危險廢物、一園一檔、一企一檔等。
此外,地圖上四散移動的幾十個圓點也格外引人注目。每個圓點都代表一輛運輸車。所有人員和車輛進入園區都需備案,每輛車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可隨時查詢到車輛運行軌跡圖。所有入園車輛還要接受誠信考核??己藵M分12分,司機有超速、違章等行為會被扣分,12分扣完會被拉入黑名單,無法再進入園區。
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是以精細化工生產為主要特色的化工園區,園內有美孚、PPG、住友等多家世界500強、世界化工50強企業。2019年,園區投入5000萬元建設智慧園區管理中心,重點建設的園區級平臺包含智慧園區、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應急等4個平臺,14個專項子平臺實現了百余項管理功能。同時,園區建成省內首個“危險廢物智能監管平臺”,覆蓋全區95家產廢單位、10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實現區內危險廢物從產生、出入庫、轉移、利用處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控。2022年園區危險廢物產廢量7.78萬噸,通過危廢二維碼標簽、GPS等技術實現全過程可追溯監管。
目前,蘇州5個化工園區(集中區)均設置了專門的安環部門,建設智慧監管平臺加強危險廢物貯存轉移信息化管理。在各種高新技術加持下,蘇州化工園區危險廢物管理愈加精細,具有推進“無廢園區”建設的良好條件。
打造循環產業鏈條 發揮危廢治理示范效應
除了建設精細化、智能化的園區來推進“無廢城市”落地,近年來,蘇州市生態環境部門也積極指導企業,堅持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原則強化危險廢物綜合治理,形成了一批先進企業,助力“無廢城市”建設。
在陶氏公司張家港生產基地, 這個占地11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29億元美元的工廠,是世界級的高新材料一體化基地,主要產品包括硅氧烷、密封膠、硅橡膠、有機硅聚合物等。在蘇州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下,陶氏硅氧烷(張家港)有限公司于投資建設技術先進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設施,具備了2.025萬噸/年危險廢物自行處置能力。2022年該套焚燒設施安全處置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1.2萬噸,降低危險廢物二次污染風險。
此外,陶氏基地以陶氏化學、瓦克化學為龍頭,建成有機硅一體化生產基地,不僅形成了上下游完整的有機硅化學產業鏈。陶氏基地上下游工廠產生的有機物殘渣由陶氏硅氧烷(張家港)有限公司廠區內能量回收裝置進行焚燒處理,回收產生的蒸汽等能源又將送回下游工廠繼續使用。此外,該公司實現了不同工序產生的固體廢物協同資源化利用“無廢”體系,并通過固廢減量化技術改造 ,全廠危廢年產生量可減少6000余噸。
2022年,蘇州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建設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化改造等工作。根據我市產業結構特點,指導重點企業試點建設“無廢集團”。新建污泥、廢鹽、含銅廢物等綜合利用項目,鞏固固廢處置利用能力。督促2萬余家企業納入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落實按包裝掃碼轉移等信息化精細管理要求。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承武在現場推進會上表示
啟動“無廢城市”建設以來,由市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積極協同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建設工作,組織召開工作例會,編制季度工作簡報,組織現場調研指導,通過電視、報刊、網絡媒體進行“無廢城市”專題宣傳。圍繞建設目標任務,多措并舉推動全市五大類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一是加強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通過建設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化改造等工作,保障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6%。根據我市產業結構特點,指導全市工業固廢產生量最大的沙鋼集團試點建設“無廢集團”。
二是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風險管控。新建廢鹽、含銅廢物綜合利用等項目,補強危廢處置利用能力短板。建成9家集中收集單位,健全危險廢物收集體系。督促2萬余家企業納入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落實按包裝掃碼轉移等信息化精細管理要求。
三是提檔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完成張家港和太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穩步提升。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廚余垃圾分出率40%,生活源其他垃圾同比下降8.3%,入選聯合國人居署智慧減廢城市項目優秀案例。
四是促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和再生利用。制定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激勵政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新建60萬噸/年建筑再生資源處置項目,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推廣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
五是治理農業固廢助力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因地制宜健全農業固廢和有機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全市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收集率的綜合利用率超過98%,落實農藥包裝物回收覆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雙100%要求。
“無廢城市”
是一個相對概念,指源頭上努力做到固體廢物能減則減、產生越少越好,過程上努力做到“變廢為寶”、充分資源化再利用,末端上努力做到安全處置、堅決杜絕二次污染。伴隨“無廢城市”建設,城市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會得到顯著改善。城市產業、消費和末端處理以及周邊地理生態環境之間將會形成良性互動,助力當地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2年,蘇州危險廢物產生強度較“十三五”末降低1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95%,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經驗獲國家發改委認可。蘇州健全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體系,服務小微生物藥企危廢“日產日清”實踐作為自貿區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蘇州還努力探索打造“無廢工廠”“無廢供應鏈”,積極打造行業固廢治理示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