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盈利的新能源材料和膜材料板塊一直是業內關注焦點。不過,今年一季度,受原料價格上漲、終端需求回落等因素影響,新能源材料板塊的上市公司盈利開始出現高位鈍化。曾經風光無限的膜材料板塊上市公司盈利也在逐年下滑,同比去年盈利出現大幅下降。
鋰電材料業績分化
今年一季度,鋰電材料上市公司業績大面積下滑。在申萬三級鋰行業9家上市公司中,僅天齊鋰業和永興材料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其余7家歸母凈利潤下滑。
其中,江特電機、西藏礦業和融捷股份的盈利分別下滑92.39%、86.82%%和75.56%,下滑幅度居于前三。鋰鹽巨頭贛鋒鋰業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5.91%,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2.01%。另外,盛新鋰能、天華新能和雅化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下降56.67%、41.95%、41.99%。
對于盈利能力不佳的原因,光大證券研報認為,主要是鋰價下行,多數公司原料端鋰精礦價格增速高于產品端鋰鹽價格增速,營業成本增速顯著高于其營收增速。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42.59萬元/噸,同比上漲12%;5%品位的鋰精礦均價為5465美元/噸,同比上漲達103%。
而受益于鋰礦資源,一季度天齊鋰業和永興材料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其中,天齊鋰業實現營收115億元,同比增長118%;實現歸母凈利潤49億元,同比增長47%。永興材料實現營收33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歸母凈利潤9.3億元,同比增長15%。
對于該板塊后期發展走向,信達證券研報認為,雖然目前市場有所回暖,但鋰電產業鏈的觀望情緒和博弈仍在持續,鋰價恢復的關鍵在于市場信心的重塑。預計2023年鋰需求增速有所減緩,不過在供給端收縮及不宜對上游礦山開發過度樂觀的預期下,目前鋰價或正在觸底反彈。未來隨著消費改善、需求恢復,鋰價將有望真正企穩,建議重視鋰價底部布局機會。
硅料利潤增長放緩
今年以來,隨著產能大幅釋放,市場供需面基本平衡,光伏上游基礎原料多晶硅價格隨之降溫,相關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增長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緩。
從6家硅料上市公司來看,除了大全能源凈利潤有所下滑外,其他公司均實現同比增長。
其中,通威股份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6.01億元,同比增長65.59%,而去年同比增長513.01%;協鑫科技未經審核歸母凈利潤40.9億元,同比增長約35%;特變電工實現歸母凈利潤47.24億元,同比增長51.34%;隆基綠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37億元,同比增長36.55%;TCL中環實現歸母凈利潤22.53億元,同比增長71.9%。
大全能源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1億元,同比下滑432.49%。該公司解釋稱,上下游產業鏈價格博弈導致銷量下降、營業收入減少、凈利潤縮水。
據了解,從今年3月開始,硅料價格進入較長的下降周期,3月底跌至20萬元/噸,而去年一度超過30萬元/噸。
“5~6月,隨著準特、潤陽、東方希望等企業的多晶硅裝置陸續投產,供應將持續增加,而總體需求增速小于供應增速。市場對二季度供需關系持悲觀預期,預計短期硅料價格仍將維持下行走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作出預測。
興儲世紀相關負責人認為,光伏行業雖然在持續增長,但競爭較為激烈,前期利好已出盡,后期從硅料到組件,各環節利潤空間將迎來調整,回歸到正常狀態。上游頭部企業,隨著產能陸續釋放,短期內利潤將會持續下降,等到行業重新洗牌完成后,才有可能上升。
膜材料利潤下滑
近年來,膜材料板塊上市公司業績良好,但在今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膜材料板塊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
據開源證券統計,一季度,膜材料板塊實現營收100.16億元,同比下降4.88%;實現歸母凈利潤4.37億元,同比下降62.7%,環比增長161.43%。
在其統計的20家膜材料上市公司中,有16家凈利潤同比下滑,4家實現增長。其中,唯賽勃漲幅最大,漲幅達2725.91%;瑞華泰跌幅最大,達到161.91%。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瑞華泰表示,主要是原材料漲價及研發方面支出增加。此外,雙星新材、浙江眾成、國風新材等9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跌幅達50%以上。
盡管多數公司業績下滑,但業內仍看好行業發展。開源證券化工團隊認為,目前,我國部分具有研發優勢的企業已掌握功能保護材料、光學功能薄膜等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同時,受益于國內政策對膜材料行業的大力支持以及新增領域需求增長,我國膜材料行業景氣度有望迎來拐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