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京召開“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論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發表題為《重視并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助力石化強國不斷取得新跨越》的致辭。今日特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在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為配合2023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石化聯合會從今天開始展開“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并舉辦主題論壇,目的是為了提升知識產權的管理和運營水平,助力石化產業的創新、高質量發展和石化強國跨越。受云鵬書記委托,我謹代表中國石化聯合會、也代表分管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的李彬副會長,向各位領導、嘉賓和行業內150多名代表百忙中蒞臨今天的論壇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特別感謝工信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以來對石化聯合會和石化行業知識產權工作以及創新發展的指導和大力支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特別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今天我們開啟“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并舉辦主題論壇,正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和實際行動。相信今年的活動周和今天的主題論壇,必將為推動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產生深遠影響。下面,我簡單講三點:
第一、 中國對知識產權工作一直高度重視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知識產權制度是一種國際通行規則,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才能營造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法治環境和激發創新的激勵機制。
一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就開展知識產權工作。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國家就頒布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邁開了我國專利制度法制化、規范化的腳步。我們石化人熟悉的“侯氏制堿法”,就是在那個時期、也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獲得了新中國第1號發明證書。后來,與石油和化學工業密切相關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獲得了重大科技成果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新型抗瘧藥青蒿素”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提取成功。
二是改革開放加快知識產權工作的步伐。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為適應擴大開放的需要和與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接軌,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上世紀八十年代相繼頒布實施了《商標法》和《專利法》;上世紀九十年代為適應擴大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訂。新修訂的《專利法》不僅延長了保護年限,而且擴大了保護范圍。當時化學工業,尤其是農藥、精細化學品等行業感受最嚴峻的挑戰就是擴大到對化學物質的保護;再后來就是2000年、2008年和2020年對《專利法》進行了三次修訂。
三是新時代開啟知識產權工作新征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攬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始終把知識產權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重新組建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而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會議研究部署知識產權重大問題,使得“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實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有力地推動了知識產權工作向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水平治理方向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年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總的看,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和保護體系不斷健全、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升,對激勵創新、打造品牌、規范市場秩序、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總體判斷和肯定。
第二、石油化工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化學工業一直是先工業化國家和發達國家創新最集中、最活躍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知識產權工作對石化產業尤其重要。我國石化產業始終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立足石化產業的現狀、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不斷探索通過知識產權工作保護創新、激勵創新,石化行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不斷取得進步和明顯的成效。
一是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石油化工行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占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14%左右,授權專利數量接近10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行業總申請量的67%以上,且國內、國際申請量均逐年增加,增速高于全行業專利總申請量。
二是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不斷提高。石化行業和廣大企業普遍認識到知識產權與企業的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經營安全息息相關。許多企業把知識產權管理作為科技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專設了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配備了專職人員,開展專利檢索、分析、布局、導航、挖掘、培訓、許可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涵蓋專利申請維護、商業秘密保護、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三是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成效明顯。過去調研中了解到,許多企業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創造、轉化、運用、保護體系,形成了管理先進、運營高效的市場化體制機制。比如,中國石化不僅制定了知識產權方面的管理規定、實施細則,還研究探索專利作價入股、轉讓許可、侵權“零容忍”、專利預警應急等制度和機制,有力的保護了知識產權,促進了科技進步,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然,在看到我國和石化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還要辯證地看到在知識產權工作中也還存在某些短板和瓶頸制約。比如,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轉化率低的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不明顯;從擁有專利總量看我國已躋身于專利發明大國,但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另一方面,我國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和成效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僅占 GDP 的11.6%,遠低于美國的35% 和歐盟的39%。這都要求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在知識產權工作上下更大的功夫。
第三、重視并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推動石化自主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
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的基本保障,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響應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號召,激發創新潛力與活力,加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為區域經濟、行業發展、國家創新提供技術支持。
下一步,石化行業知識產權工作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專利信息分析和利用工作,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利導航是以專利信息資源利用和專利分析為基礎,把專利運用嵌入產業技術創新之中,通過專利信息和專利視角引導和支撐產業、科學發展的一項探索性工作。近年來,石化聯合會積極參與國家專利導航工程建設,2013年獲得了“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稱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會每年選定2-3項重點行業領域,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并組織行業重點企業及科研單位與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對接,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和效果。
二是健全知識產權運營人才體系,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科技成果的轉化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和復雜性,需要提升知識產權運營人才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化能力。由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涉及到法律法規的保障,需要培育復合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打造專業性強的知識產權運營人才體系,提升綜合能力,提升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按照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和安排,石化聯合會將進一步深入開展知識產權的調查研究,并及時發現和培養一批專業的行業知識產權專家隊伍,更好地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服務。同時,我們還會通過一系列的專題培訓和行業知識產權交流,提升石化行業企業和科研單位的知識產權戰略意識,主動培養各層次知識產權專業人才,提高知識產權工作水平和運營力,推進行業整體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推動行業知識產權工作進入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三是強化行業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和水平。
2021年4月石化聯合會成立了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委員會,為行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這個平臺首先要落實好國家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工作一系列改革部署,做到系統集成、協同推進、確保實效。其次,扎實開展行業調查研究,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和科研單位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和真實需求,定期發布行業年度知識產權發展報告,做好行業知識產權服務頂層設計。然后,促進行業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延伸服務鏈條,力爭為行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良好服務。全方位地建設和優化產業生態體系的結構及運行機制,以保障高價值專利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實現行業服務能力的新提升。要深化國際交流、互鑒與合作,關鍵是通過這個平臺推動石化行業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同時,鼓勵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和激情,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時代新征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石化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和新的目標,我們既面臨著嚴峻復雜的挑戰,也面臨著難得的新發展機遇。讓我們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開創石油和化學工業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石化強國的跨越提供強力支撐,全面開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