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農藥行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千億規模投資助力農藥產業鏈有序延伸,農藥企業產值規模和經濟效益整體繼續提升。2023年,農藥行業產能過剩或進一步加劇,農藥企業要充分認清當前嚴峻形勢,正視挑戰,把控行業發展機遇與企業自身優勢,以期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獲得成長。
去年發展勢頭良好
2022年,在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持續緊張、全球經濟形勢衰退、疫情多點散發、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和安全環保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中國農藥行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同時,國家推出多項有利于農藥行業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在此環境下,去年農藥市場整體處于價格溫和回落的趨勢,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價格相對平穩,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下降趨勢相對明顯。農藥行業兼并重組有序進行,千億規模投資助力農藥產業鏈有序延伸,農藥企業產值規模和經濟效益整體繼續提升,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在市場供給方面,農藥產品穩定豐富,克服了上游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幅度大、物流受阻和成本高企等困難,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此外,國內轉基因產業化邁入歷史性革新的一年,國家高頻次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調整,后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農藥產品結構發生變化。中國農藥企業在全球布局不斷深入,發展多元業務,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在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產能過剩或進一步加劇
當前無論是世界經濟版圖發生深刻變化,還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都前所未有。與此同時,制約行業發展的新老問題仍交織存在,農藥行業依舊面臨著創新能力不足、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小型企業持續面臨淘汰壓力、品種結構更新換代任務繁重、能耗“雙控”和安全環保壓力仍將持續等諸多問題和挑戰。
此外,經濟全球化高潮進入停擺階段,全球供應鏈出現收縮趨勢,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正進入新階段。中國作為農藥第一生產大國和第一出口大國,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環節,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此輪農藥行業的長景氣周期導致過去幾年新增產能不斷增加,疊加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預期,今年農化行業的產能過剩可能進一步加劇,對行業而言這將又是一次周期性的波折。
未來競爭中獲得成長
大變局帶來大挑戰,也帶來大機遇,我們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農藥企業在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認清當前嚴峻形勢,把控行業發展機遇與企業自身優勢,以期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獲得成長。
一方面,農藥行業要以高質量的企業、產品、服務“走出去”,打造中國制造品牌特色;以創新促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有效轉化,提升國際競爭力;充分運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推動農藥制造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豐富多元的農藥產品供給是發揮這一作用的關鍵。農藥行業在未來發展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合理安排新增產能;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加強農藥與種子、化肥、農機等協同研發,有效促進降低農業成本。還要強化產業鏈一體化布局,逐步改變農藥企業多小散的格局,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產品多元化發展,鼓勵農藥企業向下游拓展產業鏈條。更要加強質量管理,加大農藥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禁用農藥、假冒偽劣農藥、隱性添加農藥等行為。并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大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藥械作業、技術培訓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力度。
不僅如此,農藥行業還要繼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助力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在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形成高效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同時,還要促進農藥生產清潔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同時還要優化農藥供應結構,精準提供科學用藥方案,支持各地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等綠色高效環保農藥,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強化農藥安全使用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推廣普及,促進農藥減量增效,保障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