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023年全國硝酸硝銨行業工作會在湖北武漢召開。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在工作報告指出,過去的一年,硝酸、硝酸銨行業克服原料價格上漲、安全管控趨緊等諸多因素影響,實現平穩、良好運行,效益水平明顯提升,行業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產能產量下降,市場運行良好
顧宗勤指出,經過幾年的產能優化,硝酸硝銨行業運行平穩。2022年,我國硝酸產能1976萬噸/年,產量1414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 5%和0. 9%。硝酸銨產能1042萬噸/年,產量595. 9萬噸,同比分別下降3. 9%和1. 0%。
2022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繼續保持高位。據協會統計,全年合成氨生產用煙煤平均到廠價1166元/噸,同比上漲18. 1%;無煙塊煤平均到廠價1798元/噸,同比上漲26. 6%。商品合成氨平均出廠價3996元/噸,同比上漲7. 1%。
另外,去年為期一個多月的安全檢查,部分硝酸銨企業為降庫存短期停車,導致硝酸銨供應減少,市場貨源緊張。
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全年硝酸銨價格達到近十多年來最高水平。1-12月份,多孔硝銨平均出廠價2975元/噸,同比上漲26%;工業硝銨平均出廠價2843元/噸,同比上漲25%;液體硝銨平均出廠價2662元/噸,同比上漲20%。產品上漲幅度與煤炭上漲幅度基本持平,市場相對平穩。
大型化趨勢顯著,先進產能占比增加
顧宗勤介紹說,自2018年首套36萬噸/年國產化硝酸裝置在煙臺萬華投產以來,目前已投產和在建的36萬噸/年裝置有6套。陜鼓集團的45萬噸/年機組已完成設計,正在進行60萬噸/年機組的技術儲備工作。
截止2022年底,硝酸產能中36萬噸/年裝置3套,產能占比5. 5%;27萬噸/年裝置29套,產能占比39. 6%;15-27萬噸/年裝置51套,產能占比39. 0%;15萬噸/年以下裝置32套,產能占比15. 9%。
在裝置大型化的同時,硝酸硝銨生產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落后工藝基本淘汰。目前,高壓法、綜合法硝酸裝置僅有3套在運行,產能占比1. 2%,雙加壓法硝酸的產能占比已達到95. 2%。硝酸銨裝置改造后,管式反應器法和容積式反應器法裝置產能占比實現100%。
產品結構更趨合理,下游應用取得積極進展
2021年應急管理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硝酸銨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固體硝酸銨裝置要與硝基復合肥、硝酸銨溶液等調峰裝置或產能分流設施產能相匹配。顧宗勤指出,為落實安全管控新要求,去年以來硝酸銨企業努力調整產品結構。一方面從源頭上分流產能,合成氣改產其它化工產品,降低硝酸、硝酸銨產能;另一方面發展硝基復合肥、硝酸銨鈣、硝酸鎂、硝酸鉀、硝硫銨、硝酸磷肥等硝基肥產品。
硝基肥總量持續增長,2022年,三元硝基復合肥產量336. 3萬噸(自有硝酸銨裝置生產),年均增長4. 2%;硝酸銨鈣產量190萬噸,同比下降13. 6%;硝酸鈣產量55萬噸,同比增長37. 5%;硝酸鎂產量20萬噸,同比下降33. 3%。
硝酸硝銨下游需求得到了新的拓展,硝酸替代硫酸提取礦中稀有金屬、電子級硝酸的應用、已二酸下游可降解塑料快速發展,為硝酸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此外,硝酸分解“低品位磷礦”無磷石膏產生制取工業磷酸和工業磷銨工藝技術的開發,為硝酸和磷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趟出一條新路。
技術創新成效顯著,節能降碳不斷推進
近年來硝酸硝酸銨行業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傳統雙加壓法硝酸裝置改造、硝酸原料氣凈化、濃硝酸廢水處理、氧化爐節能改造、新型氧化爐制造、硝酸機組汽拖改電動等技術和裝備得到推廣和應用。
行業節能降碳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國內首套副產98公斤蒸汽的新型氧化爐—廢熱鍋爐將于明年在恒力石化實現應用,相比傳統氧化爐可實現產汽量增加15%以上的節能效果;硝酸四合一機組汽輪機改電機可大幅降低能耗,蒸汽外送量由12-14噸/小時提高到46-48噸/小時;稀硝酸改造提濃可實現濃硝酸蒸汽消耗下降15-20%;舊氧化爐節能改造可實現副產蒸汽量增加10%以上,循環泵耗電減少50%。
安全管控更趨嚴格,本質安全得到提升
顧宗勤指出,自“貝魯特”爆炸事件后,硝酸銨的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應急管理部組織了多次針對硝酸銨企業的安全檢查,去年3月份對全國27家硝酸銨生產企業開展專家指導服務,針對每家企業制定了問題隱患和整改措施清單。
兩年來,各硝酸銨企業都深切地經歷和感受到了對硝酸銨行業全方位安全管理帶來的深刻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過多輪深層次的檢查督導和整治,主管部門的監管和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學化;二是各生產企業對安全的認識普遍提高,不論是從生產到倉儲,還是從運輸到銷售,得到了全面的強化和提升,以“一企一策”為標志的企業內控管理,使企業在規范運作方面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三是硝酸銨市場結構和格局不斷調整,液體硝酸銨、硝基肥等作為分流措施得以實施。各企業庫存顯著下降,不同區域的產能、市場份額和目標市場亦在調整變化之中。
顧宗勤說,整體看來,這些變化大多是積極的,對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市場規范運行及結構調整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