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室溫下實現超快氫負離子傳導!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陳萍研究員、曹湖軍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材料設計研發策略,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稀土氫化物——氫化鑭晶格中故意制造大量的缺陷和納米微晶,研發出首個溫和條件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相關研究成果4月5日發表于《自然》雜志。
氫負離子具有強還原性及高氧化還原電勢等特點,是一種頗具潛力的氫載體和能量載體。氫負離子導體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材料,其在二次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膜反應器、氫傳感器等能源儲存與轉化器件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在未來實現一系列的技術革新。目前,僅有極少的國外團隊專注此研究,該項研究面臨著材料體系少、操作溫度高、溫和條件下離子電導率低等問題,是潔凈能源領域的前沿課題。
早在上世紀的變色玻璃研究中,研究者就發現氫化鑭具有快速的氫遷移能力,但其電子電導也很高。近幾年,科研人員往氫化鑭晶格中引入氧大幅抑制了其電子傳導,但氧的引入也同時顯著阻礙了氫負離子的傳導。
研究團隊創新地采用機械化學球磨法,通過碰撞和剪切力,造成氫化鑭晶格的畸變,破壞了晶格的周期性,形成了大量的納米微晶和晶格缺陷。這些缺陷可以顯著抑制電子傳導,其電子電導率相比結晶良好的氫化鑭下降5個數量級以上。尤為重要的是,晶格畸變對氫負離子傳導的干擾并不顯著,可在“震”住電子轉移的同時,仍舊“維持”氫負離子通過協同遷移機制快速傳輸,最終獲得了優異的氫負離子傳導特性。
此前報道的氫負離子導體只能在300℃左右實現超快傳導,而這項研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40至80℃溫度范圍內)的超快離子傳導。此外,團隊還首次實現了室溫全固態氫負離子電池的放電,證實了這種全新的二次電池的可行性。
“許多已知的氫化物材料都是離子—電子混合導體,”陳萍介紹道,“我們建立的這種材料結構調變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有望為氫負離子導體的研發打開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