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鈦白粉產量、產能繼續保持增長趨勢,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同時,現有生產商規模進一步擴大,業外投資項目增加,將導致鈦礦供應的緊缺。另外,隨著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的興起,大批磷酸鐵或磷酸鐵鋰項目建設或籌建,將導致鈦白粉產能激增,加劇鈦礦供需矛盾。屆時市場前景和行業面貌堪憂,各方應高度關注和及時調整。
行業總產能達到470萬噸
2022年,中國鈦白粉行業除了停產關閉以外,所有具備正常生產條件的全流程型生產商共43家。其中純氯化法工藝2家(中信鈦業、宜賓天原海豐和泰),同時具有硫酸法工藝和氯化法工藝的3家(龍佰、攀鋼釩鈦、魯北化工),其余38家都是硫酸法工藝。
2022年,43家全流程型鈦白粉企業的綜合產量391.4萬噸,比上年增加12.4萬噸,增幅為3.27%。其中,金紅石型為326.1萬噸,占比為83.32%;銳鈦型為48.6萬噸,占比為12.42%;非顏料級及其他產品為16.7萬噸,占比為4.26%。
2022年,全行業鈦白粉有效總產能為470萬噸/年,總產量為391.4萬噸,產能利用率為83.28%。
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2022年,鈦白粉實際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企業1家;產量達到1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企業11家;產量達到5萬~10萬噸的中型企業7家;其余25家生產商均屬于小微型企業。
當年,全行業前11家生產商的綜合產量為278.6萬噸,占當年行業總產量71.18%;7家中型企業的綜合產量為55.0萬噸,占比為14.05%;其余25家小微企業的綜合產量為57.8萬噸,占比為14.77%。全流程型生產企業中,產量比上年增加的有17家,占比為39.53%;下降的有25家,占比為58.14%;持平的1家,占比為2.33%。
2022年,全國5家氯化法企業氯化法鈦白粉的綜合產量為49.7萬噸,比上年增加12.0萬噸,增幅為3.19%。2022年,氯化法鈦白粉的產量占全國當年鈦白粉總產量的12.70%;占當年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的15.24%,均較上年有明顯增加。
2022年,鈦白粉的國內產量為391.4萬噸,進口量為12.3萬噸,出口量為140.6萬噸,市場表觀需求量為263.1萬噸,人均為1.88千克,約為發達國家人均水平的55%左右。
生產商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已經公開的現有鈦白粉生產商正在實施的擴建或新建項目中,2022~2023年,至少有6個項目將建成投產,新增規模在61萬噸/年以上。到2023年末,現有鈦白粉企業的生產總規模將達到530萬噸/年左右。
根據公開的信息,現在正在建設、2023年底前完成的業外投資鈦白粉項目至少有4個,設計產能達到66萬噸/年以上。到2023年底,中國鈦白粉總產能將至少達到600萬噸/年。
本末倒置的產業鏈—新能源項目
當前令鈦白粉行業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的興起,業內外大批磷酸鐵或磷酸鐵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或籌劃中,這其中大多數是從鐵源開始。鐵源最方便和經濟的渠道是硫酸亞鐵,而硫酸亞鐵是硫酸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副產品。這樣一來,硫酸亞鐵也就從硫酸法鈦白粉企業曾經的沉重包袱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
于是,各地有大批新能源項目正在上馬或醞釀籌劃中(包括非鈦白粉企業),從而顛覆了行業以往的認知,出現了主產硫酸亞鐵而副產鈦白粉的本末倒置的產業鏈。這實質上也就避開了硫酸法鈦白粉受限制的政策瓶頸。以鈦白粉為主營業務的中核鈦白、安納達鈦業、龍佰集團、金浦鈦業和惠云鈦業等5家上市公司,全部都在規劃建設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而鈦白粉行業中非上市企業和非鈦白粉企業有此舉措的還要多得多。
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磷酸鐵產能為10萬~20萬噸/年,對應的副產品鈦白粉的產能為15萬~30萬噸/年。可以預料,數年以后,即使這類項目只有部分能夠實現,中國鈦白粉行業的總產能都有可能超過1000萬噸/年。到那時,市場前景和行業面貌實在無法想象。
綜合以上數據,即使不含以上新能源材料涉及的鈦白粉產能,到2023年,中國鈦白粉行業的總產能將達到600萬噸/年左右,大約占全球鈦白粉總產能950萬/噸的63%左右。如果以83%~85%的行業正常開工率計,屆時鈦白粉的年度總產量將達到500~510萬噸。
鈦礦原料大部分依賴進口
目前中國5家氯化法企業2022年沸騰氯化法的總產能為96萬噸/年,2023年將再增16萬噸/年,達到110萬噸/年以上。在攀枝花鈦精礦制備沸騰氯化法用高品位鈦原料還未實現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背景下,這些沸騰氯化法產能所需的160萬噸以上高品位鈦原料,除國內部分地區的小型冶煉廠能提供少量產品以外,絕大部分只能依賴于國外進口優質鈦礦再加工提煉,或者直接進口高品位鈦原料。
但近年來,多方信息表明,國際市場上高品位(噸TiO?≥92%)鈦原料的發掘或生產非但無大的進展,還呈下降趨勢。未來沸騰氯化法鈦白粉所需的鈦原料緊缺將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新上的沸騰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基礎條件除了需要高額的投資和高端的技術和人才以外,高品位鈦原料的穩定來源又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2022年,我國鈦白粉行業硫酸法工藝消耗的鈦礦原料約780~820萬噸,其他涉鈦行業消耗的鈦原料折合鈦鐵礦約有100萬噸,除了進口的沸騰氯化法用高品位鈦原料以外,全國鈦礦的總消耗數量超過900萬噸。到2023年,鈦白粉行業所需鈦原料將達到1300萬噸/年以上,其他涉鈦行業大約需要鈦礦120萬噸/年。市場需求總量至少約1420萬噸/年以上。如若國內數十個新能源項目中的一部分建成投運,鈦礦的需求量必將再大幅增加。
目前,國產鈦礦主要產地為四川攀西地區、河北承德地區,以及山東、新疆等地較小礦山產能的擴增程度有限。而進口礦的數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到港船期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2022年全國的鈦礦進口,同比減少33.3萬噸,減幅為8.77%。未來,鈦礦原料的市場供求失衡是大概率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在全流程型的鈦白粉生產商中,具有自備鈦礦原料資源的只有5家,其余的廠家只能通過不同的渠道外購原料,這在很大程度上給正常生產帶來不確定性。
不但沸騰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所用的高檔鈦原料供應是一個難題,硫酸法鈦白粉也同樣面臨鈦原料短缺的瓶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