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120億推進POE、EVA等新材料項目
3月26日,中國石化披露定增預案,擬發行A股股票22.39億股,最高募資120億元,將主要投向清潔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兩個領域。
數據來源:中石化年報
1.募投高附加值材料項目概況
本次募投項目包括POE、EVA等高附加值材料領域項目建設,有利于深入推進公司業務轉型升級,為自身向高附加值材料領域延展升級打造良好基礎。
(1)茂名分公司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
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煉油轉型升級部分和乙烯提質改造部分。本次資金主要投入乙烯提質改造部分中的熱塑性高分子新材料裝置等高附加值材料相關方向,產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精密儀器、電子電器等領域。
項目工程位于廣東省茂名市公司茂名分公司。項目建設期三年。
本項目煉油轉型升級部分已取得茂名市生態環境局環評批復,本項目的發改委核準、乙烯提質改造部分環評批復尚在辦理中。
(2)茂名分公司5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工業試驗裝置項目
2022年9月,茂名石化基于中國石化自主開發的烯烴溶液聚合技術的1000噸/年POE中試裝置一次開車成功,也為開展該5萬噸/年的工業試驗裝置奠定了基礎。
項目位于茂名分公司化工廠區預留地內,建設期為三年。主要試驗產品為1-辛烯彈性體、1-丁烯彈性體。采用來自茂名分公司化工廠區自產的乙烯、1-辛烯、1-丁烯及氫氣作為原料。
(3)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2號EVA項目
該項目位于湛江市開發區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廠區,在現有1號10萬噸/年EVA裝置(于2022年3月投產)旁新建1套10萬噸/年EVA裝置。本項目主要產品為VA含量不同的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產品牌號共12個,均作為商品外售。
原輔材料本項目主要原料乙烯、丙烯由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乙烯裝置直接管道輸送,醋酸乙烯由中石化統一布局提供。本項目生產的EVA產品,采用 Lyondellbasell公司高壓釜式法聚合工藝技術。項目建設周期為24個月。
2.中石化把握新材料發展機遇
近年來,中國石化化工業務堅持“基礎+高端”戰略,不斷加快科技創新,密切產銷研用結合,加大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材料研發力度,努力填補技術空白,著力擴大高端市場份額。
2022年,面對景氣周期下行和原料成本高企的挑戰,中石化加快優勢、先進產能建設和落后產能淘汰;密切產銷研用結合,加大高端產品和新材料研發力度,提升光伏級EVA、茂金屬聚烯烴、順丁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大絲束碳纖維實現規模化生產,POE、聚丁烯-1中試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
3.2022業績增收不增利
3月26日晚間,“三桶油”之一的中國石化率先發布2022年底業績報告,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石化實現營業收入33181.68億元,同比增加21.06%;營業利潤964.14億元,同比回落14.23%;利潤總額945.15億元,同比回落12.7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3.02億元,同比回落6.89%。
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在財報中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能源化工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23年,中國石化將更加注重發揮一體化優勢,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競爭力。
化工領域生產及銷售情況
化工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煉油事業部和第三方采購石油產品作為原料,生產、營銷及分銷石化和無機化工產品。在化工業務板塊,2022年中石化提升光伏級EVA、茂金屬聚烯烴、順丁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產量。煤化工實現提質增效。全年乙烯產量1,344萬噸。加強戰略客戶合作和產品定制化服務,全年化工產品經營總量為8,165萬噸,同比增長0.1%,實現了全產全銷。
數據來源:中石化年報
2022年中國石化化工產品對外銷售收入為人民幣4,499億元(占本公司營業收入的13.6%),同比增長5.9%。主要歸因于部分化工產品銷售價格上漲。
數據來源:中石化年報
技術突破
2022年中石化在許多新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1.氫能
(1)首套30標立/時的PEM(質子交換膜)制氫示范裝置和兆瓦級(200標立/ 時)PEM制氫裝置已在燕山石化投用,這標志著中國石化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成套技術實現工業應用;
(2)截至2022年末,已累計在9家企業建成燃料電池氫供應中心,提供燃料電池用的高純度氫氣,能力達到1.9萬標立/時(折合約1.65萬噸/年)。
(3)開發了燃料電池車用氫氣純化成套技術,建成3000Nm3/h純化裝置和千噸級供氫母站;攻關形成加氫站與油氫合建站設計、建設和運營規范標準體系,支撐5座高度集成加氫站及油氫合建站實現商業運行;建成6座區域氫氣檢測質檢室,并取得國內首個氫氣檢測CMA資質認定和CNAS認可。
截至2022年末,已累計建成加氫站98座,合計加氫能力約45噸/天,是全球擁有加氫站最多的企業,目標打造“第一氫能公司”。
(4)中國石化組織開展了超高強度高壓儲氫材料及裝備、大型雙殼真空絕熱型液氫球罐工程技術研究,目前具備了儲罐擴大試驗和工業應用的基礎。
2.生物質能
(5)2022年5月,中國首套10萬噸/年生物航煤生產裝置規模化試生產成功,并獲亞洲首張全球RSB生物質可持續航空燃料認證證書。
12月,國內首個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商業貨運航班完成國際首飛,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從規模化生產走向規模化應用。相比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減少50%以上。
3.高端材料
(6)開發了均相本體法烯烴聚合新工藝,建成千噸級高等規聚丁烯-1工業示范裝置,并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多個牌號產品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7)攻克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關鍵裝備實現國產化,萬噸級工業裝置一期建成投產,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復合材料實現示范應用,標志著大絲束碳纖維進入規模化生產與應用階段。
(8)開發廢舊塑料高值化循環利用技術,實現汽車輕量化材料回收資源化利用,且有效減少碳足跡;成功開發出綠色輪胎用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汽車蒙皮用氫化丁苯熱塑性彈性體、免充氣輪胎用高導熱橡膠、超低壓變乙丙橡膠/聚丙烯動態硫化橡膠材料。
4.可降解塑料
(9)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工藝技術和產品配方,生物可降解材料PBST、PBAT、PBSA面市,培育了具有技術創新特點和行業影響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品牌——“善解”(Ecorigin)。
2022年8月,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通過了德國標準化學會認證中心評審,獲得PBAT生物可降解工業堆肥認證證書、產品出口歐盟的通行證。2022年10月,啟動建設年產12萬噸PBT/6萬噸生物可降解材料柔性改造項目。
5.CCUS技術
(10)持續加大CCUS領域技術研發投入,加快推進高效碳捕集溶劑開發,完成了新型高效離子液體捕集溶劑中試試驗研究,能耗平均可降低40%,成本下降約20%。
建成了國內首套自主知識產權的50,000Nm3/d膜分離法煙道氣捕集二氧化碳工業示范裝置,經第三方檢測機構和業內專家測評,示范裝置產品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96%以上,二氧化碳捕集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