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2023年2月7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碳達峰實施方案被稱為影響當地產業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對于未來產業發展、項目審批、產業結構調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是項目申報、審核的重要政策性研究內容。
化工產業由于生產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僅次于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被稱為是“雙碳”趨勢下的重要整合產業。而“碳達峰實施方案”的發布,是對于高碳排放產業的生產政策性約束,對化工產業的影響巨大。
廣東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大省,連續33年稱霸全國,經濟強省的地位非常穩固。根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廣東省2021年經濟總產值12.43萬億,同比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在5003億元,同比增長7.9%,第二產業在5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在6.9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7.5%。
廣東省石化產業是中國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代表,是中國石化企業中規模化企業最為集中的省份。根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總計工業企業數量在5.8萬家,其中橡膠和塑料制品企業數量在5100家,是工業產業中化工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的產業。另外,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行業企業數量在2831家,主要分布在深圳,是工業行業中化工產業數量較多的產業。
另據廣東省統計局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石化產業按行業分類來看,2021年乙烯生產了418萬噸,同比增長14.2%,涂料生產了537萬噸,同比增長8.8%,初級形態塑料生產了837萬噸,同比增長8.4%。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統計的主要石化產品中,對于廣東省石化產業的主要化工產品類型,如基礎化工原料產品、塑料及橡膠粒子原料及制品等,都在2021年同比出現了大幅增長,這也是修正了廣東省石化產業在2020年因為疫情導致的大幅下降。
圖 1 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
此次廣東省發改委發布的《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對于廣東省石化產業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1. 非化石類能源比重快速提升
根據《通知》要求,廣東省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2%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根據廣東省石化產業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統計,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石化產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7161萬噸,初級形態塑料生產能力在906萬噸,化學纖維生產能力在77.54萬噸。根據廣東省石化產業的生產能力來看,廣東省主要石化產業在全國的占比不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僅占到全國加工能力的8%左右,無機類產品更是占比較小。
所以,廣東省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規模不大,但下游化學品生產數量眾多且規模龐大,導致目前廣東省石化產業屬于“頭輕較重”。對于《通知》要求非化石類能源占比提升,以及化石類能源占比的下降,縱觀全國重要的化工省份來看,廣東省在此方面的壓力不大。
2. 高耗能化工項目基本無法再申報審批
根據《通知》要求,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全面排查在建項目,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嚴格落實產業規劃和政策,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尚未飽和的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準入門檻。深入挖潛存量項目,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低效產能,提高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到2030年,鋼鐵、水泥、煉油、乙烯等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高耗能項目目前在全國新項目審批都具有較高的門檻和要求,在西部部分城市仍有一定的投建可行性,但是在沿海城市幾乎無法再繼續申報和發展。《通知》對廣東省高耗能項目做了進一步要求,不僅封死了新建高耗能項目的道路,更是對目前已有高耗能項目、中耗能項目及規模化化工項目,都提出了至2030年之前的能耗要求,對于目前已有產業的能耗技術改造,以及落后產能的肅清、替換等,都提上了未來發展的日程。
3. 合理掏空油氣消費,將廣東省油氣消費轉向天然氣及新能源的消費
有效控制新增石化、化工項目,加快交通領域油品替代,保持油品消費處于合理區間,“十五五”期間油品消費達峰并穩中有降。發揮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支撐過渡作用,在珠三角等負荷中心合理規劃布局調峰氣電,“十四五”期間新增氣電裝機容量約3600萬千瓦。大力推進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天然氣在交通、商業、居民生活等領域的高效利用。加大南海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支持中海油烏石17-2等油氣田勘探開發,爭取實現油氣資源增儲上產。
廣東省對于當地的能源消費方向,主要分為天然氣和新能源的消費。由于廣東省沿海天然氣資源豐富,所以在對天然氣的開采和使用方面,《通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廣東省需要充分發揮天然氣在低碳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支撐過渡作用,強調了部分天然氣項目的重要性。
另外,還對于新能源的發展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廣東省要積極開發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打造粵東粵西兩個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適度開發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示范項目。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統籌規劃垃圾焚燒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項目開發。到2030年,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00萬千瓦以上。所以,風能、生物質能、光伏能等新能源,將會成為廣東省未來替代油氣的另一重要能源。
4. 積極推動石化行業碳達峰,廣東省石化企業需要在燃料、原料及生產結構方面進行改革
根據《通知》要求,廣東省推進沿海石化產業帶集群建設,加快推動減油增化,積極發展綠氫化工產業。調整燃料、原料結構,鼓勵以電力、天然氣代替煤炭作為燃料,推動烯烴原料輕質化。優化產品結構,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推廣應用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物料循環利用、流程再造等工藝技術及裝備,探索開展綠色煉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示范項目。到2030年,原油加工和乙烯單位產品碳排放比2020年分別下降4%和5%以上。
一方面是在對廣東省煉油結構的“減油增化”,對于目前廣東省已有煉廠將會帶來巨大的成本考驗。
根據對目前廣東省煉油行業發展情況來看,茂名石化是廣東省第一套煉油裝置,于1955年建廠,并且在1965年投入運行。廣東在沒有大型油田的前提下,廣東省煉油產業規模卻在高速增長,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了8800萬噸/年,占到全國總加工能力的9%左右,承擔起了華南地區重要的煉油工業發展重任。
對于未來,有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裝置計劃在2023年前后投產,還有中科煉化二期2000萬噸/年裝置,計劃在2029年前后投產。廣東省煉油產業未來仍以大型一體化項目發展模式為主,中小規模企業存在繼續淘汰和整合的趨勢。
對于已有煉油裝置的技術改造,是廣東省碳達峰之前煉油工業改革的重點及方向。特別是對于投建時間較早,且規模較小的裝置,未來存在很大概率淘汰和整合的可能。
二方面是加速精細化學品、新材料產品的生產和開發,逐步替代高耗能及高污染的產品。
平頭哥根據對《通知》要求,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特別是高分子材料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性、高環保要求的產品,將會是未來廣東省石化產業鏈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也符合全國化工產業目前的發展主基調和方向。
廣東省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石化大省,并且位居最大的消費市場,緊鄰東南亞潛在消費市場,化工產品的銷售和物流都具有較高的優勢。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對于廣東省化工產業未來5-10年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方向,也為當地化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廣東省石化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