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河南省2023-2024年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嚴格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桿管理,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河南省石化協會和部分重點煤化工企業負責人在充分肯定《實施方案》重要意義和作用外,建議政府按照“一廠一策”方式,對企業能效水平、碳排放強度等統籌考慮,加大對能效“領跑者”企業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支持,引導行業提質增效、綠色低碳發展。
《實施方案》確定,到2024年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能效水平低于基準值(限額值)的項目全部完成節能降碳改造,力爭實現節能能力400萬噸標準煤/年以上,能效水平達到標桿值(先進水平)的存量項目30%以上。
《實施方案》明確,將加大節能降碳改造項目資金投入,優先推薦高耗能園區、企業節能降碳改造項目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鼓勵企業節能量進入用能權市場交易。“十四五”期間,重點用能單位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形成的節能量,經第三方機構審核、市級發展改革部門認定后,優先投放用能權市場交易,降低企業節能改造成本;企業能效水平與負荷管控及電價政策掛鉤。能效水平低于全省行業平均水平的低效產能要納入負荷管控企業名單。高耗能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交易電價不受煤電基準價上浮20%限制。
“《實施方案》提出了今明兩年的重點任務和工作方向,對煤化工企業來說,與負荷管控及電價政策掛鉤、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以及優先投放用能權市場交易,這都給煤化工企業后續開展節能減排和綠色節能等工作提供了支撐與保障。”河南省石化協會和部分重點煤化工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
河南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表示,從2020年起,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就把低碳綠色發展放在行業優先發展的地位,在傳統高耗能的合成氨、純堿、氯堿、無機鹽、石油石化等行業,大力實施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裝置大型化,余熱余壓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企業智慧化生產有了一定突破,建成了一批綠色工廠、綠色車間,行業的競爭力有了新的提高。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從裝備升級、技術創新、超低排放、碳捕集利用等方面開展節能降碳工作。近十年,累計投資近200億元,使關鍵工藝技術優化升級,尿素完全成本連續多年保持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0%-17%,減污降碳水平大幅提升,在合成氨行業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來,開祥化工不斷調整產業布局,提升發展效能,推動了綠色節能低碳轉型。”據河南開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在產品設計中,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力求在產品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消耗。2014年,該公司就啟動了第一批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并于2017年初全面完成。改造后,該公司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均達到國家超低排放要求。與此同時引進先進的低氮燃燒加SCR脫硝等全套工藝,有效減少碳粉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2022年10月,開祥化工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企業名單。
“《實施方案》是推進全省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與煤化工企業實施的節能降碳、綠色發展路徑不謀而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
一是要因地施策。“十四五”期間,建議政府按照“一廠一策”的方式對企業煤炭、能耗管控,單耗指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上統籌考慮,為能效水平高的企業提供更好發展條件。
二是進一步完善電力價格機制。化肥生產的穩定運行,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有些政策對于連續生產、均衡用電的化肥企業并不適用,比如“峰、谷、平、尖”電價政策,對化肥成本影響較大,直接推動了農民化肥成本上升,相當于變相增加了農民投入。建議政府充分考慮化肥企業的運行實際,在出臺相關改革政策時,廣泛征求企業和行業意見,穩定支農產品成本,不增加農民負擔。
三是給予減稅優惠政策。部分企業負責人建議,煤化工企業在推進實施節能降碳相關項目落實落地后,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企業相應的減稅優惠政策,并給予企業一定獎勵和激勵,進一步激發企業主動開展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面對“雙碳”目標、嚴控“兩高”以及低碳化發展要求,煤化工產業必須堅決走低碳化發展之路,把以消耗社會各類碳資源作為行業責任,不斷提升存量項目能源利用效率,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作出貢獻,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經濟效益和綠色發展“雙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