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成本激增,讓鋰資源供需矛盾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痛點之一,產業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技術方向實現替代。特別是儲能行業的產能釋放,讓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成為大勢所趨。
據浙商證券判斷,在多家電池企業紛紛入局鈉離子電池產業后,鈉離子電池有望在2023年實現產能爆發。而隨著鈉離子電池的升溫,也吸引到相關材料公司的目光。
1月6日,美聯新材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遼寧美彩新材料有限公司與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鞍山七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就共同推進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程事項達成了戰略合作共識,于當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按照合作協議,各方技術團隊共同就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普魯士藍(白)的相關性能、規格參數及生產工藝等內容展開合作研發、實驗,形成溝通反饋機制,共同提升技術指標以推進魯士藍(白)材料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首期合作期限為10年。
值得關注的是,在與美聯新材“牽手”的同時,七彩化學于1月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終止了與蘇州悅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原因在于創始團隊核心技術成員之一競業禁止情況不能滿足投資合同約定條款。但此舉并不會影響影響公司未來的整體發展以及鈉離子電池材料產業規劃,公司仍然會圍繞普魯士藍(白)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相關產業鏈進行投資布局。
首期合作期限10年
據了解,目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本上是三種類型,包括金屬氧化物、普魯士藍類、聚陰離子型化合物。
普魯士藍類(比如Na2Mn[Mn (CN)6] 、NaFe[Fe(CN)6]等)正極是立方體結構,具有原料成本低,但是循環壽命低的特點。代表廠商有寧德時代、容百科技。
聚陰離子體系具有壽命長,結構穩定,但是倍率性能差,能力密度低等特點。代表廠商有江蘇眾鈉能源、鵬輝能源等。
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等優點,代表廠商有寧德時代、中科海納、鈉創新能源等。
業內人士分析稱,上述三種材料各有所長。其中,普魯士藍類化合物成本相對較低,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優異,未來潛力較大。寧德時代發布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就采用普魯士白,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
而正是基于公司在普魯士藍(白)的技術、產能和成本優勢,美聯新材才考慮深入入局鈉離子電池行業。公告顯示,2022年9月,公司與七彩化學就共同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產18萬噸電池級普魯士藍(白)項目”事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目前該協議已履行完畢。
今年1月4日,美聯新材和七彩化學共同投資成立了美彩新材,該公司注冊資本為5億元,經營范圍包含化工產品生產、銷售、制造等。據悉,美彩新材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七彩化學持有其49%的股權。
關于美聯新材,全球三聚氯氰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具有普魯士藍(白)上游核心原材料氰化鈉,關于七彩化學,專業從事高性能有機顏料、溶劑染料及相關中間體,公告稱擁有普魯士藍(白)產業化技術、成本以及環保處理優勢。
在此次四方合作中,剛剛成立的美彩新材也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而參與此次合作的另一位主角——立方新能源科,則在鈉離子電池設計、開發、生產等方面已具備一定技術優勢。
據悉,合作后,各方技術團隊將充分發揮各自在普魯士藍(白)電池級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就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普魯士藍(白)的相關性能、規格參數及生產工藝等內容展開合作研發、實驗,提升技術指標以推進魯士藍(白)材料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
對于此次合作帶來的積極影響,美聯新材和七彩化學均公告稱,未來隨著各方業務合作的進一步加深,預計將對美彩新材的經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加快公司規模化發展,提升公司的綜合實力。
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在即
對于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落地,目前市場上普遍成樂觀態度。特別是在鋰資源供需失衡、價格飆漲,儲能行業需求上升的背景下,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發展有望提速。同時,政府層面也越來越重視鈉離子電池技術,并將其作為儲能領域的重要研究示范。
華泰證券分析稱,鈉離子電池可憑借其良好的性價比及更加穩定的電化學性能、快充及低溫性能,率先在低速乘用車發展;在儲能領域,隨著各企業對循環性能的研發突破,鈉離子電池后續可實現對磷酸鐵鋰電池的部分替代。
綜合判斷,預計鈉離子電池裝機量2027年有望達到335GWh,鈉電池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676億元,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2027年對應市場空間分別達377、172、123億元。
具體到當下,在電芯企業、材料企業的共同入局下,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度正處于快速推進中,2023年預計將是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元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