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園區經過多年發展已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12月2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2022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趨勢下行業發展對化工園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
傅向升表示,當前,全球疫情反復、通脹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因素交疊對我國石化行業造成了沖擊,“化工園區作為行業主要發展載體,應研究和把握供應鏈建設新要求,發揮平臺總調度作用,源頭把控,從園區產業建設和保障供應入手,構建抗風險能力強、互補作用明顯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化工行業發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增長轉變為質量效益型增長。過去十年,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資產總額由9.13萬億元增長到15.28萬億元,營收由12.14萬億元增長到14.45萬億元,進出口總額由6376億美元增長到8601億美元,利潤由8176億元增長到11614億元,累計增長分別為67%、19%、35%和42%。
作為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我國化工園區也實現了提質升級和規范化發展。2020年,化工園區產值就已占到全行業總產值的50%以上,一批重大項目在園區落戶、開工、投產,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化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43家,其中由各省公布認定的有572家。
傅向升表示,近年來,中國化工園區管理規范化程度明顯增強、建設標準化程度明顯提高、布局調整成效已經顯現、綠色化發展水平逐步提升、智慧化建設能力顯著進步。
“今年,石化聯合會對各省市投資建設的380多個重點項目調查分析顯示,這些項目大部分落戶在各省重點化工園區和煤化工基地,包括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以及現代煤化工等項目共8大類,投資合計達19193億元,對全行業未來結構調整、產業聚集度提高、布局優化以及整體競爭力提升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傅向升透露。
傅向升指出,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行業發展對化工園區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準確把握安全穩定供應鏈的新要求和新挑戰;二是準確把握供給側高端化帶來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加快石化產品供給側高端化、培育新增長點。
三是準確把握石化產業布局優化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各化工園區要深刻把握今年8月印發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最新要求:落實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科學確定東中西部產業定位,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四是準確把握安全環境高標準的新要求和新挑戰。中國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煤化工占比高,石化行業面臨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比其他行業更艱巨,石化園區肩負的使命比單個企業更重要。
傅向升表示,中國化工園區高質量建設與發展,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推動產業結構“更優化”;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促進化工園區“高質化”;持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行業綠色安全支撐平臺的“智慧化”;探索新模式新機制,打造創新高地,引領行業發展“創新化”;提高能效水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努力推動化工園區麻將世界一流。
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下簡,園區委)還公布了“2022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30強榜單”。同時,會議表示,2022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30強具有產業基礎雄厚,盈利能力強;基礎設施完善,土地集約利用;節能減排等特點。
結合數據來看,2022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30強2021年實現石化收入3.41萬億元,占全國石化產業銷售收入的23.6%;2021年實現石化利潤總額3187.3億元,占全國石化利潤總額27.5%,前30的化工園區平均利潤率為9.3%,高于全行業平均利潤率1.3個百分點。
2022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前30的化工園區到2021年末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975.5億元,其中2021年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80億元;前30的化工園區2021年土地銷售收入產出率為72.3億元/平方公里,土地利潤產出率為6.13億元/平方公里,土地投資強度為87.9億元/平方公里。
另外,2022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前30的化工園區在2021年總能耗為1.26億噸標煤,占全行業能耗7.2億噸標煤17.5%;產值能耗為0.393噸標煤/萬元,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