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代表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一年一度的化工500強發布了。回顧總結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活動20年在推動化工企業做大做強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研討交流行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研究全行業在新形勢下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戰略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20年前,我們首次舉辦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會時,500強企業的銷售收入之和僅占行業的20%,去年這個比重已經超過了70%。當年500強企業入門的門檻是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去年已經超過了16億元。
由此我想起一件事情。2015年我們在編制行業“十三五”規劃時,我同幾個跨國公司表示,我們將提出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目標。他們聽完我的介紹后,給我提出了3個問題:一是你們提出的石油化工強國是什么樣的標準?二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這個跨越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三是中國成為石油化工強國時有哪些企業可以代表中國?
我對這3個問題也都做了回答。我說,我們提出的石油和化工強國,至少有4個標志:一是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占據行業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三是具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技術、管理人才和產品品牌;四是具有世界一流的行業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問,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完成由大國向強國的跨越需要多長時間?我的回答是,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即3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問,中國成為石油化工強國時,誰能代表中國?我的回答是,有許多企業可以代表中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國化工,中央企業我都點了名。但當時幾個跨國公司CEO面部幾乎都沒有表情。我看出他們不太贊同我的觀點。我就反問他們,你們認為誰能代表中國呢?巴斯夫CEO博凱慈博士告訴我,他認為煙臺萬華可以代表中國!后來他們給我講,你講的幾個央企,都是在國家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企業,不是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當然,他們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確,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從積極的方面來思考他們的觀點,思考一下什么是世界一流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和中央深改委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世界一流企業“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16字目標。這16個字必將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為我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根本遵循和實踐方向。
下面我談談對這16個字的理解。
產品卓越是企業的硬實力,也是發展的硬道理。
產品的形象,就是企業的形象;產品的質量,就是企業的水平。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要有卓越的產品。何謂卓越?就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能夠比同類產品高出一頭、強出一截,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獲得感、更厚重的幸福感、更精彩的升華感。世界一流企業應該有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與眾不同的、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品牌卓著是發展的軟實力,也是企業的硬功夫。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贏得世界市場的重要資源。同時,品牌建設也是我們行業、我們企業長期重視不夠的一個短板。何謂品牌卓著?就是優異而顯著。優異說的是內涵,品牌的內涵應該蘊含優秀的質量內容、功能內容、文化內容、精神內容;卓著說的是品牌的聲譽,好品牌應該家喻戶曉,應該世界聞名,應該成為世界經濟市場上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
創新領先是發展的動力,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無論是產品卓越還是品牌卓著,都需要創新領先不斷催化、蝶變、升華。哪個企業率先掌握了核心技術,哪個企業就掌握了這個行業的未來,這就是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創新領先就必須要讓自己的科技研發、人才資源成為高地,必須要有一套獨特的創新方法、管理體系和技術來源,這是我們行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根本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治理現代是發展的保障,也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體制基石。
管理和體制是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保障。一流的管理和體制來源于一流的管理思想。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理念。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們要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充實和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和內涵。
確實,從整體上看,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進步很大。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為例,從2000年到2020年20年間我國上榜企業數量增長了11倍。2019年中國上榜企業129家,首次超過美國的121家,2020年中國上榜企業133家,美國企業121家,2021年中國上榜企業143家,增加了10家,美國上榜企業122家,僅增加了1家。說明我國企業在成長性、市場潛力、發展前景、發展空間等方面優于美國。在2020年上榜的133家中國企業中,石油和化工企業共有11家,除了繼續躋身于前五強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外,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恒力集團、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集團、延長石油(集團)公司、雪松控股集團、中國航油集團、臺灣中油股份公司、盛虹控股公司,分別位列第64、107、109、164、265、296、305、409、455位。此外,還有涉足煤化工領域的15家能源公司,我們整個行業上榜企業共有26家,名列中國工業行業之首。
但是,在看到中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中國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與世界500強公司橫向比較,中國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和平均凈資產兩項指標都達到了《財富》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但中國企業的盈利水平(銷售收入利潤率)只有5.4%,平均資產凈收益率為9.8%;而美國企業的平均盈利水平為10.5%,平均資產凈收益率為17%。特別是反映企業員工創造財富水平的指標——人均創造利潤差距則更大,2019年國內企業人均創造利潤為5.73萬元,而同期國外企業則為69.51萬元,國內外人均創造利潤水平相差10倍以上。
我認為整體差距的根源在于個體的差距。下一步,我們行業對標的重點,必須要放在個體微觀的對標上。這樣的對標才更具針對性、更有推動力。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都要選擇一個相同行業、相同產品類型的企業進行對標,這樣找出的差距才真正有意義。在企業的對標中,我希望每一個企業都要扎扎實實地聚焦4個核心領域:
一是聚焦企業戰略。戰略是對未來的選擇。一個企業只有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才有可能盡快到達目的地。不知道自己目的地,就已經開始走的企業,旅途一定會充滿盲目性和危險性。戰略是指引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市場定位的超前和精準選擇。幾乎所有的世界一流企業,都有自己超前的企業戰略,超前、精準、明確的企業戰略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特別是“百年老店”的首要特征。在當前世界市場不斷變化、技術快速更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市場上的領先者都是快速變化的,今天是市場的領先者,并不等于明天仍然是市場上的領先者。為了保證企業明天的領先地位,每一個企業都必須要在企業戰略上下功夫。
二是聚焦企業的產品。產品是企業奉獻給消費者和市場的精心之作。從一定意義上講,產品的形象就是企業的形象。蘋果手機代表著蘋果公司的形象,豐田汽車代表著豐田公司的形象,高分子材料代表著巴斯夫的形象,MDI代表著萬華化學的形象,橡膠液體流化技術代表著賽輪公司的形象??任何一個企業在市場上講話的都是產品,消費者也都是根據產品認識企業的。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有卓越的產品。對于行業領軍企業來講,你一定要清楚在你們公司的產品中,有幾個是屬于行業、屬于世界第一或者唯一的產品,在市場上屬于第一或者唯一的產品,就是你的實力。因為在你們公司第一或者唯一的產品背后,是公司技術水平的體現,也是公司創新能力的體現,更是公司滿足客戶需求的體現。任何一個公司在產品卓越的追求上,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
三是聚焦企業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為什么經營效率如此重要呢?因為經營效率的各項指標,不僅代表著企業生產力的先進水平,而且代表著生產關系的先進程度。經營效率是整個企業戰略管理、技術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員管理的綜合體現,也是世界級一流企業的根本標志。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的企業同跨國公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聚焦用戶和市場的服務。目前世界化工強國都把為用戶和市場服務擺在了核心競爭力的顯著位置。日本化學工業提出,化學工業要為日本國民創造舒適的生活,要讓日本國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化學工業為舒適生活作出的貢獻。日本化工企業要為用戶和市場提供“令人感動的服務”。巴斯夫在其18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把為用戶服務擺在第一位。在面向未來10年的公司新戰略中,巴斯夫又明確提出了“創造化學新作用”的口號。在為用戶服務中,要針對不同業務采取差異化的用戶服務,巴斯夫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從傳統服務走向定制化服務,為用戶提供一系列高性能產品。他們的愿望就是,每當用戶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供應商就是巴斯夫。
上述對標的4個聚焦領域,希望每一個企業家都能按照自我診斷的方式,找出差距、制定措施、落實責任、限期改進,用扎扎實實的對標推進全行業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
陶氏化學的CEO利偉誠先生曾給我講,在跨國公司的眼中,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就是一個原材料工業。你們不重視終端市場,產業鏈也不往終端市場延伸,只出售大宗原材料。同時他還告訴我,終端產品技術含量不低,經濟效益不差,希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要大膽擁抱終端市場。所以,聚焦用戶、聚焦市場,全面提升我們行業為用戶、為市場服務的水平,差距巨大、空間宏大、前景遠大。
面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近3萬家規模以上的企業,我想提出的一個尖銳問題就是,在目前和未來,誰能代表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在美國,有杜邦和陶氏可以代表美國;在德國,有巴斯夫和贏創可以代表德國;在日本,有三菱、三井可以代表日本,在中國有誰能站出來說,我能代表中國?目前可能還沒有一家公司有這樣的資本和水平。但在今天,我想補充的一句話就是:在中國2030年建成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時,一定會有企業站出來說,我能夠代表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