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今年是我國深入推進“雙碳”戰略的關鍵之年,跨國化工企業在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方面有何作為?12月7日,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在線發布第四份可持續發展報告——《AICM2022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介紹了化工行業,特別是跨國化企在實現“雙碳”目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以及行業節能降碳潛力和綠色發展機遇。
“雙碳”為行業提供新動力
AICM主席、液化空氣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昊天,AICM理事、科萊恩全球副總裁中國區及亞太區總裁王安廷,AICM理事、贏創(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智能材料業務部亞太區負責人夏賦良,AICM理事、阿科瑪大中華區總裁張瀟雨,AICM理事、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博士,AICM執行理事戴薇出席了線上發布會,共同發布了《報告》。
《報告》認為,在中國“雙碳”目標下,化工企業臨著諸多的機遇,有助于提升化工行業形象,增加綠色產品需求,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化工行業對于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措施的雙重激勵下,行業將面臨著全新的機遇。根據AICM對會員企業的調查,92%的受訪成員企業認為中國的“雙碳”目標可以為化工行業帶來新機遇。
“雙碳”目標的推進,有助于化工行業樹立綠色發展的新形象。AICM理事、阿科瑪大中華區總裁張瀟雨女士在介紹《報告》內容時表示,化工低碳化發展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和要求。企業將可持續性視為推動增長與價值的主要動力之一,通過摒棄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方式,加大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關注價值鏈排放等措施,為行業樹立了良好口碑。
“雙碳”戰略通過制定一定約束條件下的碳排放標準,為化工行業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有助于先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AICM企業認為,對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的綠色要求,將利好前期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進而提高行業壁壘,淘汰行業內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產能。同時,化工行業作為承接原料下啟消費品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紐帶,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將有機會創造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將綠色理念轉化為競爭優勢。
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關乎各行各業的發展,綠色低碳化工產品不僅僅是化工企業的“明信片”,其同樣可以助力下游行業及用戶碳減排。AICM企業表示,無論從產品自身碳排放或者是產品使用效率,下游客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企業紛紛為下游客戶提供低碳解決方案,在建筑涂料、新能源材料、催化劑等多個方面發力,協助下游客戶實現“雙碳”目標。這些新興的產品為化工綠色轉型帶來了新藍海,為化工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
多措并舉全力推進碳減排
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碳中和實現路徑逐步明確,化工企業必須做好戰略轉型以適應時代要求。依據國內外關于氣候變化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諾,AICM成員積極制定減碳目標,向社會展現化工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
AICM調查發現,有63%的受訪會員企業每年開展中國地區的碳核查工作,所有的受訪成員企業已經在集團層面設立了碳目標或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超過92%的受訪成員企業將加大環保、節能、減排的投入作為中國地區的任務之一。
《報告》認為,能源相關排放是化工企業最重要的碳排放源,其中外部能源采購以及工廠內的化石燃料燃燒對碳減排影響最大。為了滿足政策調控的要求,AICM成員企業紛紛采取多項能源提效措施以降低企業總體的能耗,主要包括技術性碳減排(技術或設備升級降低能源消耗),關停或優化一些能耗較高的裝置和工廠;建設余熱回收系統等能量回收系統,減少工藝中的無效能源浪費;增設變頻設備、傳感聯動設備等提高工藝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通過能源平臺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管理體系提高能源管理的精細化率等。為減少能源相關排放,部分化工企業還嘗試在場內建設安裝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并且探索其他途徑將外購能源逐漸清潔化。
另外,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是實現化工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利用輕烴和天然氣作為甲醇、低碳烯烴的生產原料,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質或回收材料為原料生產大宗化學品和精細化學品等。以及通過自身內外部的管理逐步開展價值鏈上下游產生的碳排放的減排,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應用的基礎研究等。
呼吁多方參與完善減排機制
實現碳中和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系統性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AICM相關負責人表示,化工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企業和政府的努力,在規劃碳中和路徑時,如何充分考慮化工行業的特殊性,推廣行業領先技術,引導企業科學減排進而推動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管理機構和AICM等相關各方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在推進化工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方面,《報告》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希望我國在“雙碳”領域加快與國際接軌,包括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提高可再生能源供應,完善碳市場、碳排放權配額機制,制定綠色低碳產品認證標準等,助推企業實施能源結構轉型,促進能源消費綠色升級。
此外,部分受訪成員同時還希望地方管理機構在開展規劃時,通過建立跨部門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協同效應,系統、全面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標準,明確執法過程中政策依據,指導企業在“雙碳”背景下的合規運營,進而推動地區科學、有效實現碳中和。
AICM相關負責人表示,AICM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責任關懷的倡議,同時代表會員企業積極向中國化工行業利益相關方分享國際最佳實踐,呼吁政策制定者依據成本、技術和風險控制制定多領域的科學政策,支持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AICM將繼續承擔外資化工企業與政策制定者溝通橋梁的作用,參與構建多方協作的碳中和實現機制,共同推動中國化工行業的綠色轉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