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于寧波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2022市長論壇”上,國內石化聚集區紛紛展示其發展高端石化產業的決心和優勢,表示將為國內外企業開拓市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延伸提供助力和平臺。
行業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
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指出,在新變局中,我國石化行業逆勢而上,展現出很多不同以往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一方面,在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的推動之下,石化行業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的新理念,也正在推動這一傳統行業經歷著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綠色已逐漸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另一方面,我國石化化工行業已基本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目前已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形成以進口原油為主、緊貼市場的沿海石化產業集群;在東北、西北地區,形成以本土原油資源為主的石化產業基地,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市場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
面對日趨復雜而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行業供需格局的轉變,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產業鏈與供應鏈實現穩鏈、補鏈、強鏈的要求更加迫切,行業必須抓住機遇,順應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趨勢,才能解決技術水平與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不匹配、行業規模快速增長與國際競爭力發展不匹配、行業快速發展與減碳技術水平不匹配以及信息技術機遇與數字化深度融合不匹配之間的矛盾。
石化重鎮展示各自優勢
論壇上,來自寧波、內江、北海、達州、防城港等石化重鎮的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其石化產業布局規劃和發展情況,展示其發展高端石化產業的決心和優勢。他們紛紛表示,將為國內外企業開拓市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延伸提供助力、打造平臺。
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華偉指出,近年來,寧波市圍繞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初步探索了“龍頭標桿引領、化工大腦支撐、中小企業學樣”的工作推進模式,聚焦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突破口”。位于寧波石化園區內的鎮海煉化新投產的120萬噸/年乙烯項目從動工到投產僅用22個月,成為國內數字化水平最高的乙烯裝置,入選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下一步,寧波將錨定“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的全新目標、全新定位,堅持數字化改革引領,供給側、需求側雙向發力,深化推進標桿示范、行業推廣、平臺賦能、生態培育等“政府有為”,努力開創數字賦能石化行業變革的新局面。
內江市副市長陳建軍表示,在資源稟賦方面,內江頁巖氣勘測儲量約2.2萬億立方米,2021年產氣量46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內江還將繼續利用好天然氣等資源優勢,做好以天然氣化工為主體的碳一化學產業。
北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環志表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位居全國前列的綠色化工產業園,北海將大力支持發展高端能源化工產業鏈,重點發展烯烴產業、芳烴產業、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延伸發展以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酯等高端化工產品為主的產業鏈。
達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崔大鵬介紹說,達州瞄準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的目標,先后投資200億元建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工程、城市管理等在內的128項“智慧達州”項目,數字園區和數字達州兩手抓,已建成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創新示范區。
防城港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列軍表示,防城港是中國西部地區的第一個億噸大港,擁有鋼鐵、有色金屬、綠色新材料等4個千億級支柱產業,以及電子信息、能源、裝備制造等5個百億級特色優勢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防城港將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高端涂料、食品添加劑、藥品添加劑等高附加值產品。
湛江市人民政府對歐招商顧問兼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奮勇高新區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建設專項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小穗表示,湛江擁有東海島世界級石化產業園,聚焦一體化、數字化、低碳化、高端化、創新化和安全化目標,以巴斯夫、中科煉化為龍頭,推動石化鋼鐵產業耦合發展。其中,石化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占有絕對優勢。后續將加快發展深加工體系,堅持打造以高端涂料、車用材料、集成電路化學品為導向的終端產業集群。
園區與跨國化企探討合作
跨國化企也是本場論壇的重要參與者。AICM理事會主席、液化空氣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表示,作為近70家跨國化企行業在華代表,AICM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責任關懷”理念和準則,倡導實行成本有效、技術和風險控制型政策,確立化工行業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希望跨國化企與相關政府、園區和中國化工企業充分交流探討,以應對在環境保護、工業發展和能源轉型方面面臨的共同挑戰,推動行業實現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
在論壇的座談環節,化工園區與外資企業就如何助力行業產業鏈完善與發展,減碳、碳中和目標及其實現路徑,打造綠色營商環境、開拓中外技術創新合作等3個議題展開了討論。
來自液化空氣、阿科瑪、巴斯夫、卡博特、科萊恩、科思創、德爾格、贏創、??松梨?、亨斯邁、英威達、朗盛、諾力昂、科凱、瓦克等跨國公司的十幾位AICM會員高層與化工園區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觀點??鐕蟠碓诮榻B各自重點產業及碳減排路徑的同時,也提出了對地方政府和園區在合作中的需求和希冀。
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化工企業在地方產業鏈完善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技術傳授、先進體系和管理理念的推廣、供應鏈優化及碳中和及創新方面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園區也為外資企業開拓市場,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延伸提供了助力和平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