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氯乙烷產品用途及國內市場供需情況
二氯乙烷是鹵代烴的一種, 簡稱EDC,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取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簡稱PVC),另外也用于生產乙二醇、乙二酸、乙二胺、四乙基鉛、多乙烯多胺及聯苯甲酰,或用作油脂、樹脂、橡膠的溶劑,同時也用作谷物熏蒸劑、萃取劑及谷物殺蟲劑等,用途廣泛。
在乙烯法制取聚氯乙烯的工藝流程中,二氯乙烷作為中間體既可直接進入下游氯乙烯裝置,也可以在缺少乙烯或氯氣原料時,外購二氯乙烷,作為生產聚氯乙烯原料的補充;另外還可以在下游氯乙烯裝置停車時作為產品外銷。乙烯法制取聚氯乙烯的產品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
圖 1 乙烯法聚氯乙烯產品工藝流程
目前中國乙烯法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共15家,年產能達619萬噸,其中外銷二氯乙烷的企業有上海氯堿、新浦化學、天津大沽和江蘇瑞恒四家,且供應很不穩定,僅在下游裝置停車時外銷,供應量占國內需求量的30%不到,其余70%以上需依賴進口。二氯乙烷進口來源國主要有韓國、美國和沙特,占比分別約40%、30%和15%,其它國家進口合計約15%。
目前外采二氯乙烷的聚氯乙烯企業主要有齊魯石化和寧波韓華,來源以進口為主,約占70-80%,采購量不定。上半年德州實華曾經采購過部分二氯乙烷,用于姜鐘法PVC生產,下半年因裝置停車,未采購。
2. 二氯乙烷與聚氯乙烯價格歷史走勢及價差表現
因二氯乙烷的主要下游產品是聚氯乙烯,所以二者關聯性較強,價格走勢基本一致,2019年以來總體表現為先跌后漲、大幅沖高后震蕩下跌的走勢,二者價差總體變化有限。從統計數據看,2019年以來,二者價差基本維持在4000元/噸左右,均值4065元/噸,僅少數時間出現明顯放大或縮小,如圖2所示。
圖 2 PVC與二氯乙烷價格走勢對比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聚氯乙烯價格暴漲,二者價差快速拉大并突破6000元/噸,最高升至7850元/噸。去年12月中下旬和今年7月份,因PVC價格快速下跌,二者價差兩次大幅縮小,第一次縮至2700元/噸,第二次縮至2180元/噸。今年8月份以后PVC價格跌勢趨緩,二氯乙烷市場加速下跌,二者價差回歸至3500元/噸左右窄幅波動,目前仍未回到4000元/噸的均值附近。
3. 二氯乙烷后期走勢預測
01 下游裝置低負荷運行,供應維持寬松狀態
今年10月底,位于江蘇泰興的新浦化學50萬噸氯乙烯裝置停車檢修,二氯乙烷外銷量大幅增加。目前,新浦化學裝置已經開車,但受限于主要下游泰州聯成聚氯乙烯裝置負荷降至四成,且近期無提升負荷計劃,新浦化學氯乙烯裝置維持半負荷運行,因此仍有部分二氯乙烷需外銷,國內市場供應延續寬松狀態。
02 終端需求持續低迷,下游市場延續弱勢
國內PVC市場終端消費超過六成集中在房地產行業,2021年以來,在國家房地產政策調控及新冠疫情影響下,房地產投資泡沫迅速去除,房市交易明顯降溫,部分房企資金鏈出現問題,新開工指數持續走低,對PVC需求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前期受利潤豐厚刺激,國內PVC行業大幅擴能,加之計劃今年下半年投產的滄州聚隆化工40萬噸乙烯法和廣西華誼欽州40萬噸乙烯法PVC裝置已經建成,包括前期建成的山東信發40萬噸電石法PVC裝置均于近期投料生產,供應過剩的狀況將日益顯著。
因裝置虧損加劇,近期部分電石法企業被迫停產或減產,供應有所減少,社會庫存下降明顯,但與往年相比仍處于高位。截至11月13日,國內PVC社會庫存在30.48萬噸,環比減少2.81%,同比增加95.89%,其中華東地區在24.58萬噸,環比減少2.31%,同比增加102.14%;華南地區在5.9萬噸,環比減少4.84%,同比增加73.53%。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刺激經濟和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但落地見效仍需時日,且政策以保交房為主,同時國內新房空置率很高,新開工指數難以有效提升,因此對PVC需求增加有限。出口方面,9月份印度再次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PVC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同時中國出口市場面臨美國低價貨源的沖擊,出口量下降。總之,在內憂和外患的雙重利空之下,近期PVC市場仍將承壓弱勢運行。
03 外盤價格連續下跌,對國內市場形成沖擊
近一年來,國際二氯乙烷市場呈現單邊下跌走勢,從2021年11月下旬的高點980美元/噸跌至目前的235美元/噸,累計跌幅達76%。受外盤拖累,同期國內華東地區二氯乙烷價格也呈現震蕩下跌走勢,從去年10月中旬的高點7350元/噸跌至目前的2450元/噸,累計跌幅達67%。
受歐美國家通脹高企及連續大幅度加息影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石化行業整體走弱,原料需求減少。受此影響,后市作為化工原料之一的二氯乙烷外盤價格仍有下滑預期,另外目前海運費已經降至疫情前的水平,隨著美元指數快速回落,人民幣升值,進口貨源還會增加,繼續沖擊國內市場。
綜合來看,國內二氯乙烷市場供應增加,下游需求持續低迷,疊加進口低價貨源沖擊,預計近期國內二氯乙烷市場將繼續弱勢運行,價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間;明年春季隨著終端房地產及下游需求好轉,將展開反彈走勢。(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