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價格連創歷史新高
連日來,國內碳酸鋰市場快速拉升,價格屢創新高。自10月26日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突破歷史高點55萬元(噸價,下同)后仍持續上行。上海鋼聯數據顯示,11月2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漲至56.75萬元。工業級碳酸鋰均價也從10月26日的53.9萬元漲至11月2日的55.4萬元,再創歷史新高。而在2021年年底,國內碳酸鋰市場最高價僅為27萬元。
東亞前海證券認為,近期國內外鋰精礦報價大幅上揚,碳酸鋰成本支撐強勁。另外,碳酸鋰供應減少,而終端新能源汽車處于銷售旺季,下游廠商需求不減。在供需錯配之下,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
從原料看,近期國內外鋰精礦報價均大幅上漲。10月28日,普氏能源咨詢評估的鋰精礦價格為7700美元(FOB澳大利亞),較上周上漲600美元。百川盈孚數據顯示,10月27日,鋰精礦現貨價格為6600美元,較上周上漲50美元。
目前,中國在上游鋰資源方面對外依存度較高。從海外鋰資源企業來看,Allkem新建的二期項目投產時間再次推遲,MIN礦山第三季度產量環比大幅下滑。海外在產礦山預計難有超預期增量,鋰精礦市場供需大概率仍將維持緊張狀態。另外,10月24日,澳洲鋰礦供應商PLS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新一批5000噸鋰精礦的出售,成交價為7255美元,較10月18日上漲155美元。這給后市鋰精礦長協價一定的指引作用。
而國內鋰資源開發進度也不及預期,鋰精礦仍在持續去庫中,整體供應偏緊。綜合來看,預計后期鋰精礦價格仍會保持上漲態勢。
從下游看,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動力電池產量也相應迅速增長。據富寶鋰電網統計,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0%和110%。9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59.14GWh,同比增長155%;1~9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362.9GWh,同比增長169%。
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形勢總體喜人,多家新能源車企交付均超萬輛。新能源汽車年底沖量,預計產銷量環比仍會增加。終端需求持續向好,將給動力電池以及碳酸鋰市場帶來支撐。
從供應看,隨著四川地區限電結束,鋰鹽廠家已從8月30日左右陸續復產,而這一輪限電預計影響四川地區碳酸鋰產量約3240噸。此外,青海地區受疫情影響,出貨進度放慢,導致碳酸鋰市場流通資源縮減。
“進入第四季度,青海、西藏等地受天氣影響,碳酸鋰產量或會下降,疊加年底部分企業存檢修計劃,供應端不確定因素增多。”隆眾資訊鋰電池行業分析師曲音飛分析說。
國外供應方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酸鋰出口國是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前不久,南美三國——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宣布欲打造“鋰業歐佩克”,以提升自身在全球鋰資源供應和定價中的主導權。若“鋰三角”協議達成,屆時全球碳酸鋰供應增量的釋放將進一步減緩。
對于后市,華西證券分析師晏溶分析說,國內鹽湖因天氣轉冷已經開始減產,而下游廠商紛紛在年底搶量,備貨需求持續提升。預計碳酸鋰供需矛盾將更加突顯,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價格會繼續上漲。
東莞證券、民生證券也認為,現貨供應緊缺,而下游消費高景氣度不改,鋰價有望繼續上行。他們都看好第四季度鋰板塊發展的穩定性。
鋰資源上市公司成“吸金王”
截至10月30日,納入Wind鋰礦板塊的18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出爐。在碳酸鋰價格不斷突破歷史高點的背景下,整個行業景氣度提升,鋰資源上市公司業績暴增,成為產業鏈名副其實的“吸金王”。
據統計,Wind鋰礦板塊的18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773.78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逾4倍。其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有16家,下滑的公司只有金圓股份、西藏珠峰2家。
從盈利分布看,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鹽湖股份3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均超百億元,分別為159.81億元、147.95億元、120.82億元,合計實現利潤達428.58億元,約占全行業的55.4%,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天華超凈、盛新鋰能、永興材料和藏格礦業4家公司因具備產能、自有礦或者是超低成本優勢,前三季度凈利潤也均超過40億元,分別為51.54億元、43.5億元、42.71億元、41.66億元,處于行業第二梯隊。
從同比增速看,融捷股份、天齊鋰業受益于低基數和自身礦端資源優勢,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33倍和29.16倍,排名前兩位。此外,中礦資源、江特電機、盛新鋰能、永興材料、天華超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5倍。
不過,第三季度受到成本端抬升、部分區域限電等因素影響,各家公司業績環比出現分化。
據記者了解,今年第二季度,在18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中礦資源、川能動力凈利潤環比下滑。而到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下滑的公司數量達到9家。不過,業務集中、經營穩定性較強的公司下滑幅度相對有限,如江特電機、天華超凈、天齊鋰業等5家公司凈利潤環比降幅均未超過20%。而鹽湖股份環比降幅達48%,主因是受到鉀肥銷量大幅下滑影響,而其鋰鹽產銷量、價格仍保持環比提升。
今年以來,凈利潤保持逐季增長的上市公司只有金圓股份、融捷股份、贛鋒鋰業、永興材料、中礦資源、科達制造、藏格礦業、西藏城投、雅化集團9家。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鋰鹽供需矛盾短期尚難緩解,鋰價仍將維持高位運行,資源自給率高且量增明顯的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