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的噴氣式干線客機,此次取得型號合格證是我國大飛機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C919大型客機2017年首飛,預計今年底交付首架飛機。作為中國制造的明珠,C919大型客機背后有哪些江蘇科技力量支撐?
制造“極限挑戰”,驗證飛機防冰性能
2017 年,承載著中國航空制造業幾代人夢想的 C919 首架飛機成功試飛。自此C919進入民航“服役”備受期待。但 C919 投入運營的關鍵一步,是適航取證。
適航取證就是讓飛機經受“極限挑戰”,以驗證飛機性能。每一次成功試飛,意味著其距離適航許可交付更近一步。其中,國內首次基于 FAR25-121修正案的臨界冰型的確定,填補了國內模擬結冰防冰試驗的空白。這背后凝聚了一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科研團隊從零起步的艱辛付出。
自2019年,南航周光明教授和蔡登安老師就帶領團隊開啟C919大型客機模擬冰試飛項目。“鑒于C919大型客機試飛冰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團隊開展多方面研究,在ARJ21飛機基礎上進一步升級,通過引入3D打印冰型方案、大顆粒粗糙度帶等多項創新工作,大幅度提升了模擬冰型的質量和工藝實施效率,開創了我國夾芯復合材料模擬冰改裝及試飛的先河。”周光明說。
為了滿足大型客機適航技術大發展的迫切需求,南航專門成立了可靠性與適航技術研究中心。“中心團隊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團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空器安全性設計與驗證技術、大型飛機適航驗證與審定技術、飛機持續適航與運行支持技術等多個優勢學科方向。”中心主任、南航民航學院教授孫有朝表示,中心已形成“民機+民航+適航”的鮮明特色與技術優勢。
據介紹,團隊在相關適航技術方面豐碩的研究成果,在C919大型客機的適航驗證得到應用,已承擔完成C919大型客機安全性、C919大型客機適航審定規章規范性文件研究等數十項省部級和型號研制項目。
創新技術和材料,打造“好身板”“千里眼”
C919大型客機獲得型號合格證,位于我省的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簡稱“南京激光院”)研發的精準激光焊接技術作出了貢獻。“我們主導研究的項目成果‘雙光束雙側同步焊接技術’成功應用于C919大型客機機身壁板結構。”南京激光院該項目經理唐一峰說。
“C919大型客機的機身壁板結構常被稱作‘骨架蒙皮結構’。”唐一峰告訴記者,簡單來講,就是機身壁板內部有長桁條作為骨架支撐連接,外部蒙上一層金屬板,形成共同作用體系。“這滿足了航空航天領域飛行器制造材料質量輕、強度高的要求。”
制造飛行器的材料一般是鋁合金、鎂合金等輕質材料,但在焊接過程中容易出現氣孔和裂紋,焊接后應力大、變形難以控制。唐一峰介紹,他們通過雙光束雙側同步焊接技術,改善了長焊縫的焊接接頭變形問題,并提高了強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氣密性好、疲勞性能高、生產效率高、容易實現自動化、柔性化等優點。
在C919大型客機起飛、巡航、進場和著陸的全過程中,保障飛行安全的綜合監視系統必不可少。該系統由中航雷華柯林斯(無錫)航空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歷時五年研制,于2020年11月圓滿完成。
“綜合監視系統作為C919大型客機的核心航電系統之一,號稱飛機的‘千里眼’,能夠在起飛、巡航、進場和著陸等飛行過程中為飛行員提供實時準確的周邊飛行環境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中國航空公司工程師于超鵬介紹,如果將發動機比作飛機的“心臟”,那么航電系統則可以稱得上是“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其中的綜合監視系統則相當于“耳朵”和“眼睛”,可以幫助大飛機探知600公里以外的情況。
保障精益求精,為大飛機做好配套
南京航鵬航空系統裝備有限公司的車間內,C919大型客機的部分航空系統在這里出爐。公司負責人介紹,中航派克大型民用客機燃油液壓系統項目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國派克宇航集團合資設立,主要制造商用飛機燃油系統、惰化系統和液壓系統等。
車間內有一條長形的圓柱管,就是飛機上的液壓蓄能器。“一般一架飛機要裝三到四根液壓蓄能器,被安裝在起落架、艙門等處。”負責人表示,按照母公司的設計,他們在南京江寧的工廠進行加工、組裝、測試。等C919大型客機量產后,他們將成為其燃油液壓系統的一級供應商。
江蘇美龍航空部件有限公司位于鎮江,董事長柳順龍激動地說:“十二年奮斗,終譜華章。得知大飛機取得型號合格證的消息,我感到無比激動自豪。作為中國商飛系統供應商,美龍承擔了C919主貨艙內飾及分艙板的工作包任務。近年來,為加快系列化發展,美龍承擔了多個新的研制任務,為實現關鍵材料、部件創新突破而不懈努力!”
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志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難掩喜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標后建設了海鷹特材,目的主要就是為大飛機做配套。”海鷹特材是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九大機體結構件供應商之一,承擔了后機身后段、前段、副翼和垂尾復合材料零件的研制任務,占C919客機復合材料用量近5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