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文中第二部分,明確提出各地工業和信息化、能源主管部門要深入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等政策,積極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應對照規范要求和相關標準。通知中提到的《規范條件》是工信部2013年開始實施的,旨在加強對光伏制造行業管理。筆者認為,該文件的出臺,對規范行業秩序、提升行業技術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落后產能退出
說到光伏,不得不說2012年。2012年是中國光伏發展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年份。3月20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的第5天,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決定向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2.90%~4.73%的反補貼稅,并追溯90天征稅。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反傾銷初裁決定,稅率為31.14%~249.96%。10月10日,美國政府敲定了“雙反”的終裁結果。美國商務部決定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具體的征稅對象包括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電池板、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美國雙反政策剛一落地,歐盟、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也“借機行事”。7月24日,以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為首新成立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緊接著,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11月8日,歐盟正式啟動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國內光伏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列入重要議題,并著重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12月19日,針對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在歐美等國相繼對我國光伏產業實施雙反措施后,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等問題,扶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國五條”正式出臺,具體措施包括: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完善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同時,為了規范光伏市場秩序,促進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加強光伏行業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開始組織實施《規范條件》。這些相關政策出臺后,行業發展逐步回暖,企業經營狀況改善。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36GW,同比增長12.5%;全年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上漲47%和8.7%。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案達成初步解決方案,我國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作出終裁,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內企業經營狀況不斷趨好,截至2013年年底,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數電池骨干企業扭虧為盈,主要企業第四季度毛利率超過15%,部分企業全年凈利轉正。
《規范條件》實施十年,取得四大成效
《規范條件》適用對象是中國境內多晶硅、硅棒、硅錠、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制造企業,由企業自愿申請,不具有行政審批的前置性和強制性。到目前為止,《規范條件》已發布2013年本、2015年本2018年本、2021年本(目前正在執行)四個版本?!兑幏稐l件》的整個文件共分成8個部分(2013年本、2015年本、2018年本),包括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環境保護,質量管理,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監督與管理,附則等。2021年本增加了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章節,整個文件變更成9個部分。
隨著中國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規范條件》的很多指標發生了變化,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修訂。主要變化表現在技術的進步、能耗降低以及增加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相關等內容。技術的進步主要是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多/單晶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光伏逆變器中國加權效率、多/單晶組件后續每年的衰減率,每次修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耗降低主要是多晶硅項目還原電耗、綜合電耗,電池項目平均綜合電耗、水耗,晶硅電池組件項目平均綜合電耗等能耗逐漸降低。增加的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內容主要是鼓勵企業將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積極開展智能制造。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評價工作。鼓勵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優先使用綠色清潔電力,可采用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滿足綠色制造要求。
隨著《規范條件》的逐步實施,其在行業中的重要程度逐年提升。很多政策開始和《規范條件》進行綁定,如公開上市、獲取融資、電站建設要求、央國企采購目錄等。這樣一來,越來越多新的光伏企業希望加入行業《規范條件》,而加入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需要滿足行業《規范條件》的所有要求,這樣就規范了行業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四點:一是追求技術進步。因為行業《規范條件》中的技術要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提升,這樣要帶動了光伏企業不斷的追求突破,帶動了技術的進步。二是提高質量要求。按照《規范條件》要求,光伏制造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配備質量檢驗機構和專職檢驗人員。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建設具備CNAS認可資質的實驗室,通過提高實驗室能力來保證產品的質量。三是堅持環境保護。環境保護不僅是公益和社會責任問題,推動綠色市場發展、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更是日益席卷全球的大潮流。《規范條件》規定企業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按規定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企業應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企業應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廢氣、廢水排放應符合國家和地方大氣及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鼓勵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4064溫室氣體核證、PAS2050/ISO/TS14067碳足跡認證。四是追求低能耗、追求智能化和綠色制造。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通過各種方式來節能降耗,減少電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時越來越多的智能化工廠出現,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建設綠色工廠、生產綠色設計產品、申請綠色供應鏈。
2021年12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通過加快產業技術創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實現全鏈條綠色發展來提升行業發展水平,這些內容和《規范條件》的規定是一脈相承的。
還需與時俱進,繼續守正創新
光伏制造企業自愿提出申請,對照《規范條件》編制相關申報材料,通過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內進行形式審核(材料不全的會通知補充材料),專家評審后進行現場核查。進入名錄的企業,每年3月31日前提交上年度自查報告,每季度首月20日前填報上季度生產經營情況。當企業發生變更時應及時提出變更申請(比如企業名稱變化、企業產能發生交大變化、企業搬遷等情況)。
自從2013年的規范條件實施以后,到目前為止,共有11批企業申請(第11批正在現場核查中)。第一批共有109家進入名錄、第二批共有52家進入名錄、第二批共有19家進入名錄、第四批共有36家進入名錄、第五批共有13家進入名錄、第六批共有10家進入名錄、第七批共有9家進入名錄、第八批共有9家進入名錄、第九批共有13家進入名錄、第十批共有25家進入名錄。在這個過程中,有五批企業被撤銷光伏行業制造規范公告企業名單,其中第一批19家、第二批23家、第三批36家、第四批7家、第五批7家。擬撤銷公告資格的,提前告知相關企業,聽取相關企業陳述和申辯。被撤銷公告的企業,自被撤銷公告之日起,其新申報材料兩年內不予受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行業協會、檢測機構對企業進行檢查,定期公告符合本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檢測機構從市場上對已公告企業產品等進行抽查,實行社會監督、動態管理。通過更新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錄,拉動制造端高水平發展。
為了讓政策更好地貼近行業需求,筆者有三點建議:一是根據行業技術進步和能效降低的實際情況,繼續定期修訂《規范條件》;二是關注智能光伏,關注碳中和、碳達峰;三是繼續深入實施《規范條件》,引導行業擴張與市場發展協同推進,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作者:CTC國檢集團國家光伏中心主任 王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