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經過16天、6000海里的航行,來自卡塔爾的“阿爾卡莎米亞”號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抵達江蘇鹽城。我國規模最大的LNG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開始接卸首船LNG,標志著該基地正式投產。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該基地的投產對于華東地區天然氣供應渠道的多元化以及天然氣儲備調峰保供等意義重大,將極大提升華東地區清潔能源的保供能力,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位于鹽城市的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LNG儲罐,包括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和6座27萬立方米儲罐,總罐容達250萬立方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LNG儲備基地。按照年處理能力600萬噸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64萬噸,減排氮氧化物66.8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8000萬棵。
隨著我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2006年,中國海油廣東大鵬接收站投產,我國LNG產業實現零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成沿海LNG接收站22座,總接收能力9227萬噸。其中近十年新建接收站16座,新增接收能力5917萬噸,年復合增長率達10.8%,建設規模位居全球首位。
LNG接收站的大規模快速建設,得益于設計建造技術的自主掌握和我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中國海油氣電集團董事長石成剛表示,中國海油在國內率先進入LNG領域,自主研發建立了LNG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新型低溫存儲等13大技術體系,掌握了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儲罐的設計建造能力,整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我國LNG接收站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國家發改委提出,到2030年,天然氣占國內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爭取達到15%,而目前占比仍不足10%,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仍需加速推進。
石成剛介紹,除了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外,中國海油正積極推進寧波、珠海等地多個接收站擴容,已開工擴建11個27萬立方米儲罐,屆時將使這些接收站的儲存能力基本實現翻一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