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最新成立兩家新公司。
9月21日,由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上汽集團、寧德時代、上海國際汽車城共同投資的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將助力構建車電分離完整生態,打造標準化平臺,為新能源車主帶來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優質出行體驗。
9月22日,我國首個碳全產業鏈科技公司——中石化碳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蘇南京正式揭牌成立。公司是從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項目股權投資和碳資產運營的專業化經營實體,面向國內外碳產業市場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中石化碳科公司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碳產業公司,支撐中國石化引領我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鏈穩鏈固鏈,以科技創新驅動和引領碳產業發展,推動化石能源走向高效、清潔、低碳。
“兩桶油”切入電池租賃賽道
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40億元人民幣。公司以動力電池租賃業務為核心,開展換電技術研發推廣、電池運營管理、大數據服務等,為消費者提供通用便捷的車電分離解決方案,變“買車加油”為“買車身加電”。公司依托各股東方的優勢,先期將為上汽集團跨多個品牌,覆蓋SUV、轎車、MPV以及商用車等全部品類的換電車型提供車電分離服務。其中,上汽集團飛凡汽車的首款旗艦SUV即將上市,成為換電模式下首款落地車型。
與充電相比,換電具備補能速度快、延長電池壽命、減少電網沖擊、提升二手車殘值等優勢。捷能智電將給消費者帶來全方位的補能新體驗:以租代買,降低初始購車成本;可充可換,補能方式多種多樣且更加便捷;車輛保值,免去電池衰減帶來的整車估值降低;用升級的用戶體驗,切實帶動新能源汽車銷量。
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攜手其他三家企業入局,進一步普及換電模式,推動標準統一,加速網點布局,提升用戶體驗。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積極推動綠色轉型,不斷提升清潔能源供應能力,構建人-車低碳生活圈;上汽集團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打造電動智能網聯“技術底座”,構筑面向未來的體系優勢;寧德時代,攜電池研發及制造領域的先發優勢,加速布局換電新賽道;上海國際汽車城,積極打造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擎,構建智慧交通新生態。
此外,捷能智電在電力網絡端,還可以平衡電網負荷,構建虛擬電廠,有力提升總體效能。對電池制造端,在提升產業規模的同時,它還可以促進電池梯次利用,帶來巨大的環保效益。
“兩桶油”未來都將積極打造充換電站網絡布局。
中國石油將以先期服務出租車、網約車等運營車輛為基礎,進一步加大充換電業務投入,逐步實現所有乘用車全覆蓋。按照車站相隨、適度超前布局的原則,中國石油在“十四五”末將建設充換電站1000座以上,升級打造“可換電、可充電”的綜合能源服務網絡,推動換電產業邁入標準化時代。
中國石化依托遍布全國的加油站網絡,加速打造綜合能源站,推動換電產業邁入標準化時代。據了解,預計2022年底中國石化充換電站數量將突破2000座,“十四五”期間將發展5000座充換電站。
注資25億!中國石化成立我國首個碳全產業鏈科技公司
9月22日,我國首個碳全產業鏈科技公司——中石化碳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蘇南京正式揭牌成立。公司是從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項目股權投資和碳資產運營的專業化經營實體,面向國內外碳產業市場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中石化碳科公司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碳產業公司,支撐中國石化引領我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鏈穩鏈固鏈,以科技創新驅動和引領碳產業發展,推動化石能源走向高效、清潔、低碳。
中石化碳科公司注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由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南化公司、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聯合石化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南京工程公司參股,其中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占股46%,南化公司占股34%。
中石化碳科公司整合納入優勢資源,將重點開展技術研發、碳資產管理運營、項目股權投資等業務,面向國內外碳產業市場提供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建立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掌握一批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同時投資一批碳捕集和利用項目、打造一個碳產業數字化平臺,力爭成為“科技+數字+資本”融合發展的“專精特新”示范企業。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馬永生表示,江蘇省是中國石化的重要發展基地,中國石化將深化開放合作,將碳科公司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科技支撐。我們將強化技術攻關,整合中國石化碳產業科研力量、加強創新協作;強化產業布局,加快CCUS技術孵化及成果轉化,持續提升碳交易規模,深入拓展碳資產運營業務,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強化資本運作,積極發揮資本市場的引導撬動作用,力爭“十四五”末實現上市并達到百億市值,“十五五”末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碳產業公司。
多年來,中國石化持續進行科研攻關,推動我國CCUS產業發展。
據國際能源署數據,未來CCUS將實現38%的化工行業減排,15%的水泥和鋼鐵行業減排,預計到2050年,CCUS將貢獻約14%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因此,CCUS已成為多個國家碳中和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石化就開展了CCUS技術研究與示范,持續進行科研攻關,突破碳捕集、輸送、利用、封存等各環節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難題,為CCUS技術規模化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8月,中國石化百萬噸級CCUS示范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標志著我國CCUS產業開始進入成熟的商業化運營。“十四五”時期,公司將加大建設力度實現CCUS產業化發展,到2025年,力爭實現捕集二氧化碳300萬噸/年、二氧化碳利用200萬噸/年。
中國石化錨定“雙碳”目標,主動擁抱綠色變革,以碳的“凈零”排放為終極目標,打造綠色競爭力,持續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十三五”至今,公司已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近1500萬噸。目前,公司已經部署“碳達峰八大行動”和33項具體措施,將繼續全力削減碳排放總量、增強綠色能源供給、優化企業能源結構、攻堅綠色低碳技術,力爭高質量實現“雙碳”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