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國石化發布實施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加快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遠期力爭成為世界領先氫能公司的發展目標。
公司將按照“加氫引領、綠氫示范、雙輪驅動、助力減碳”的思路,聚焦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兩大領域,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國石化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公司將以打造規模最大、科技領先、管理一流的“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為目標,圍繞氫能交通、綠氫煉化兩大領域積極推進產業示范,從三個方面發展氫能業務。
加強產業培育 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化將堅持“國家有布局、市場有需求、發展有效益、戰略有協同”原則,按照“油氣氫電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服務的思路,積極穩妥推進加氫站網絡布局,規劃到2025年,建成加氫能力12萬噸/年左右,全力滿足消費終端加氫需求;在現有煉化、煤化工制氫基礎上,大力發展可再生電力制氫,進一步擴大清潔綠色氫氣生產利用規模,重點抓好綠電制綠氫重大示范項目布局建設,逐步在煉化領域替代化石原料制氫,推動工業領域深度脫碳;積極聯合各方優勢資源,推動建立全國性氫氣生產、利用、加氫站網絡及科技裝備等產業鏈數據庫,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帶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強化創新引領 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化將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力爭在高性能燃料電池催化等石化材料、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加氫站關鍵設備國產化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為實現氫能產業鏈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貢獻;積極參與產業標準體系制定,推動技術創新與標準融合發展,為氫能產業穩健發展提供保障。同時,中國石化將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構筑以骨干企業為牽引、高校院所聯合攻關的創新聯合體,積極引導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著力構建高效協作創新網絡,共同推動氫能技術與裝備國產化進程。
深化戰略合作 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發展
近年來,圍繞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中國石化與國內主要能源企業深化互利合作,戰略投資上海重塑、中鼎恒盛、海德利森、國富氫能、上海舜華、中科富海等產業鏈頭部企業,與法液空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康明斯簽署合作意向書并成立合資公司生產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果。
7月14日,中國石化成功舉辦《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建設推進會暨高質量發展論壇》,并與河南機場集團、寶武清潔能源公司、一汽解放、中國氫能聯盟、中國船級社、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武漢綠動氫能技術公司等8家單位簽署氫能產業鏈建設合作協議,共同謀劃攜手打造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國家規劃》),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為我國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繪就了藍圖。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潔低碳氫能源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從中長期看,能源轉型將顯著提速,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多極化的趨勢不可逆轉。
氫能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優勢的二次能源、一種可有效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已經成為交通運輸、工業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對保障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化致力于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成為全球建設和運營加氫站最多的企業”,中國石化總經理趙東近日公開表達了中國石化對綠色能源供給的戰略。
8月28日,中國石化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財報,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61萬億元,同比增長27.9%,歸母凈利潤435.3億元,同比增長10.4%。
在利潤大增的背后,中國石化“下血本”加碼氫燃料。財報顯示,中國石化計劃有效發展銷售網絡,加快數字化建設,積極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今年上半年,營銷及分銷板塊支出30.7億元,主要用于加油(氣)站、“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和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而今年下半年,中國石化計劃營銷及分銷板塊支出206.3億元,依舊是主要用于加油(氣)站、“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和物流設施等項目建設。初步計算,為了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等項目落地,中國石化預計今年在營銷及分銷板塊支出237億元。
作為能源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石化有著豐富的氫能產業經驗和技術積累,在氫能產業鏈涉及的關鍵材料和基本化學品方面也具有優勢,同時公司擁有三萬座加油站,具有發展氫能業務的網絡優勢,公司把氫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的核心業務加快發展。
2022年以來,中國石化繼續去年的猛烈勢頭,積極布局氫能領域,依托集團強大的綜合能力,布局全產業鏈構建氫能“制-儲-運-加”一體化供應鏈。
下一步,中國石化表示,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聯合各政府產業基金、金融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平臺,支撐構建產業鏈完整、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
中國石化將與產業鏈相關同仁攜手共進、砥礪前行,共同做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共同激發氫能發展的“鏈式反應”,釋放能源革命的強大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