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企業在資本市場備受關注。
一邊是硅料龍頭大幅降價進入組件領域,大佬們“內卷”開啟價格戰;一邊是上市公司紛紛斥巨資跨界入局,原本主業非光伏的新進入者其股價卻大漲,但也引發諸多爭議。
8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引導各類資本根據雙碳目標合理參與光伏產業。
多年來,光伏行業靠技術驅動不斷重塑市場格局,有不少昔日光伏龍頭企業被淘汰出局。如今這些蜂擁而至的新入局者,在競爭頗為激烈的光伏市場還有多少機會?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光伏從業者表示,雙碳目標下,光伏行業的前景毋庸置疑。但這個靠技術驅動的行業,如果沒有技術支持和積累,跟風炒作的企業很難在這個行業走長久。
組件行業價格戰再起
近日,硅料龍頭通威股份掀起新一輪價格戰,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競爭格局。
8月24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的最新價格顯示,太陽能級多晶硅價格年初至今已迎來第27次價格上漲,多晶硅價格創新高。
實際上,今年以來,由于硅料、硅片價格的持續上漲,下游組件企業處境相對艱難。
“光伏行業上游硅料掌握著行業整合的話語權,由于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上游企業在整個行業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協鑫集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上游不愿意低價將硅料賣給下游組件廠,沒有全產業鏈布局的下游組件廠在上游硅料漲價中難以獲利以致停產。上游硅料企業搶先布局組件賽道,其實是對下游組件廠進行洗牌,以后整個行業的玩法會改變。
隨著硅料龍頭進軍下游組件領域,頭部光伏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必然會開啟價格戰,在此情況下,小企業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縮。
索比光伏網觀察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個行業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改變。在光伏平價上網時代到來后,由市場需求來調節價格。上游硅料企業對行業定價掌握著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它們進軍下游甚至全產業鏈布局都是高度自由的市場發展導致的結果。
這也意味著,行業變局之下,有的組件企業會出局,有些組件企業已開始尋求轉型。
如何應對上游硅料企業布局光伏組件業務?有光伏產業鏈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已經看到了行業的變化,并在籌劃新的戰略布局來應對行業洗牌,未來單個組件廠向儲能戰略轉型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上述人士還強調,光伏行業全產業鏈布局可能會成為主流,上中下游的分工不是那么明顯。獲益最大的是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有硅料在手,可以掌握下游定價,并最終對電站形成相對議價能力,最后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訂單。
競爭白熱化 風險需關注
光伏下游已經開始洗牌,原有的小組件廠面臨被淘汰,而近期資本市場上多家上市公司卻蜂擁而至,宣布大手筆跨界進軍光伏行業。這些跨界企業瞄準TOPCon電池項目、分布式光伏等領域。
比如,中南文化公告稱,公司擬與關聯法人蘇龍熱電、江陰熱電共同出資設立國聯能源,業務涉及江陰整縣(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和運營。
8月23日,皇氏集團宣布,擬投建“年產20GW 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2GW組件”項目,總投資額約100億元。
8月12日,藍光發展宣布與廣東歐昊集團共同成立成都歐藍光伏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70%和30%,謀求切入光伏賽道。
雖然這些公司進軍光伏行業還停留在一紙公告上,但股價卻“先漲為敬”。
因此,這些跨界入局者遭到深交所的質疑。比如,深交所的關注函就要求中南文化說明是否具備相關行業的技術積累及人才儲備,跨界設立子公司是否存在重大風險。
盡管在雙碳目標下,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在光伏行業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趨勢之下,跟風跨界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光伏賽道競爭激烈,現在留下來的都是經過行業洗禮后存活下來的。”上述協鑫集成人士表示,不是誰進來都能做得很好。光伏組件和其他輔材環節技術門檻低,進來容易,但是沒有渠道也并非易事。逆變器等輔材目前二級市場估值無比高,甚至超過光伏主業,炒作大于實際。
SEMI中國光伏標準委員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主產業鏈的競爭尤其激烈,應該避開,可以充分考量自身優勢,進入輔助配套環節。
在呂錦標看來,機會是有的,整體市場在擴容。但是競爭白熱化,新進入者一是要有專業團隊,二是要切入自己具備競爭力的賽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