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公司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中交,項目設備安裝全部完成,為下階段試生產邁出關鍵一步。上海石化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生產技術的企業,此次中交的一階段工程實現全部設備國產化。
上海石化黨委書記萬濤在中交儀式上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提高原絲及碳纖維的單線產能,有力降低碳纖維生產成本,改善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碳纖維行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于1000根至1.2萬根之間,為小絲束碳纖維。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并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上海石化聯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北京化工大學、復旦大學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試制出48k大絲束碳纖維,并貫通工藝全流程。其研發試產的大絲束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新型纖維材料,力學性能優異,密度不到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且耐腐蝕,可廣泛應用于飛機部件、軌道交通原材料、車身制造等。
碳纖維工業化生產技術壁壘極高,迄今為止只有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并掌握。目前,中國石化碳纖維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獲得相關專利274項,授權165項,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據悉,自項目建設啟動以來,中國石化下屬各企業協同配合,通力合作,合力打造“優質工程、安全工程、綠色工程、陽光工程”。特別是在上海疫情暴發和持續高溫天氣等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前,上海石化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十建公司、寧波工程公司等參建企業把疫情防控、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不斷夯實項目建設安全基礎、強化直接作業環節管理,合力筑牢項目建設的安全生產防線,確保項目高質高效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