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行業內外都格外關注。今年的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更是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今天,我們組織召開了2022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各位領導和嘉賓對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全面回顧和總結,對下半年經濟運行走勢進行了深入的預測和預判。李云鵬書記對大會進行了致辭講話,傅向升副會長代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了上半年全行業經濟運行報告,并對行業經濟運行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特點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全面分析了行業運行態勢和發展形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的領導對下半年的工作作了指導性發言。可以說,本次會議的報告數據翔實,信息全面,重點突出,精彩紛呈。同時會議還對下半年行業運行趨勢進行了分析,對運行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這些都對行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并疊加地緣政治沖突影響,尤其是進入二季度之后,超預期因素嚴重沖擊,4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深度下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一攬子穩經濟大盤政策指導下,在全行業各企業的積極應對和艱苦努力下,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下半年,全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7月28日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下面,圍繞下半年行業的重點工作,我談3點意見。
(一)百年變局下今年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從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開始,世界經濟就處在一種不祥之兆的濃重陰影之中。進入2022年,新冠疫情在全球非但沒有緩解,而且還在不斷變異之中,病毒傳播的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大。又加之烏克蘭危機暴發,西方全力制裁措施的加劇,使全球政治經濟正在形成一個大對抗、大分裂、大重構的新變局,現在全球經濟正處于一種多種矛盾交織、多種困局疊加、多種下行壓力持續的嚴峻態勢。全球經濟大衰退、金融市場大動蕩、許多國家大通脹成為今年全球經濟的新特點。在這種全球背景下,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也出現了許多不同以往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一是能源和資源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全球通脹溢出效應明顯加劇。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同時,地緣政治變化又加劇了全球能源和資源供應格局的深度調整,能源價格水平高位運行。今年以來,美歐等發達國家出現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歐盟統計局公布的6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8.6%,是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41.9%;美國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9.1%,再創40年來新高。歐元區、美國、加拿大、韓國等發達經濟體紛紛通過加息以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時,本輪全球通脹也蔓延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受綜合因素影響,原油、天然氣等大宗能源商品國際市場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國際原油現貨平均價格超過100美元/桶,同比增長50%以上,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8.69%。油氣價格持續高位,煤炭、磷礦石、硫黃、鉀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今年前5個月營業成本同比上漲超過20%,我們正面臨著持續增加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二是疫情多點散發頻發給全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病毒變異和傳播速度加快,防控難度不斷增大,防控形勢復雜嚴峻,疫情多點散發頻發給經濟運行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石油和化工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較長,生產裝置連續化生產要求較高,因此受疫情影響面較廣較大。從人員配備到倉儲物流,從原材料購進到產成品銷售,無論是運轉周期還是安全環保,都給企業經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企業資金管理面臨更大的挑戰。一方面,企業從原材料供應商和產成品采購商以及倉儲物流服務商中,要選擇能夠穩定供應和有效供應的企業,面對隨時發生的疫情風險,還要有隨時轉換的選擇空間。另一方面,企業要有充足的生產計劃、人員以及資金準備,在疫情發生期間或關鍵崗位出現風險的同時,有應對能力和應變計劃。隨著疫情不斷反復,這種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的能力顯得更加具有競爭力。
三是外貿下行風險加劇,當前穩住外貿基本盤的任務依然艱巨。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了穩步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當前外貿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保住外貿基本盤任務依然艱巨。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又將2022年和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2%和2.9%,這是IMF繼4月份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之后的再次下調。報告預測世界經濟增速將由去年的6.1%放緩至今年的3.2%,比4月預測低0.4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為2.9%,比4月預測低0.7個百分點。IMF認為,全球范圍內尤其是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高于預期的通貨膨脹引發金融環境收緊,烏克蘭危機的負面溢出效應進一步沖擊世界經濟。IMF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多重下行風險,如果這些風險成為現實,通脹將會進一步上升,世界經濟增速在2022年和2023年將分別下降至2.6%和2.0%。雖然我們行業上半年進出口貿易形勢不錯,1~6月全行業進出口總額5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增速較1~5月加快0.6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6.7%。其中,出口總額1716.3億美元,增幅24.6%;進口總額3440.8億美元,增長30.7%;貿易逆差1724.5億美元,擴大37.4%,但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對我們行業外貿的風險沖擊不容小視。所以,下半年推動外貿保穩提質仍然面臨著艱巨的任務。
四是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們行業也遇到消費收縮的問題,與2019年相比近兩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有明顯下降,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32億元,同比下降0.7%。從全行業看,1~6月油氣表觀消費量下降1.4%,基礎化學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觀消費量也分別下降0.3%和6.7%。房地產、汽車、紡織、建材、輕工等石油和化工行業產業鏈下游行業增長放緩,對全行業消費需求支撐作用減弱。因此,當前開拓市場、擴大有效需求仍然是擺在全行業經濟運行面前的首要任務。格林斯潘老先生有句名言:“當臺風來臨的時候,連豬都能騰飛。只有當退潮的時候,我們才能看清楚誰沒有穿褲頭。”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在艱難的時刻,才是考驗我們應對能力、管理水平和發展韌性的關鍵時刻。今年下半年的經濟運行,也許是真正考驗我們抵御風險能力、戰勝困難能力和高質量發展能力的一次大考。
(二)夯實“穩”的基礎是當下行業經濟運行最緊迫的任務
面對今年下半年穩增長的發展任務,全行業必須要清醒、準確、全面地認識當前的形勢,既要看到目前超預期困難是經濟運行的短期沖擊,更要對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充滿信心,要牢牢抓住發展窗口期,補足短板,強化弱項,夯實“穩”的基礎,為“進”創造良好的條件。當前,在夯實“穩”的基礎方面,全行業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
一是要建立健全穩定、可靠和具有韌性的企業供應鏈。在當前疫情沖擊依然持續、全球經濟動蕩下行加劇的嚴峻形勢下,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供應鏈的建設,因為供應鏈是產業鏈的第一鏈條,供應鏈的穩定是企業生產穩定的基本前提。在全球疫情沖擊和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影響下,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和瓶頸制約就更加凸顯出來。當前,供應鏈瓶頸突出表現在三大領域:第一是原材料領域,全球大宗原材料如原油、天然氣、煤炭、木材、礦產等供給短缺、價格急劇上漲,企業尋求更多供應來源的需求更為迫切;第二是制造業中的半成品生產領域,如計算機芯片、汽車發動機、精細化工中間體等價格也大幅上漲,迫使一部分企業暫停生產或減量生產;第三是貨物運輸領域,亞洲和北美之間的貿易成本飆升,運輸時間延長,海運、陸路和航空運輸成本也都在大幅上升。供應鏈瓶頸不僅對正常生產運營產生重大影響,而且也是催生全球通脹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行業的所有企業都要把供應鏈的建設和完善擺在穩增長工作的第一位,多措并舉,建立安全、穩定、可靠的供應鏈。
二是要建立和提升高效運轉的企業資金鏈。大家都知道,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經濟下行期,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資金鏈的管理,特別是現金流的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決定企業興衰存亡的是現金流,最能反映企業本質的也是現金流,在眾多評價指標中對現金流的評價更是具有權威性。一個企業有再多的資產、再高的技術、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現金流,也必死無疑。所以,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在這場歷時3年的疫情沖擊中,我們行業不少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就死在資金鏈的斷裂中。有的企業是因現金流短缺窒息而死,有的企業是讓無力償還的利息逼死,有的企業是讓應收賬款壓死,有的企業是讓債務拖死。還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雖然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但資金管理的效率實在太低,工作中的問題實在太多。在當前形勢下,在資金鏈特別是現金流的高效管理上,要重點抓好3個環節的工作:
首先,要保持手頭有充裕的現金流。“流動的錢才能生出更多的錢。”企業手頭可供隨時支配的貨幣和活期存款能否為正常生產經營提供足夠的現金,是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只有高效充裕的現金管理,才能保證企業持續盈利和不斷增強競爭力。因為,任何交易只有在收到現金時才算圓滿完成。否則,就會緊縮企業的變現能力和盈利能力,甚至使企業資不抵債而破產。
其次,要嚴格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的形勢下,不少企業的應收賬款和產成品資金大幅增加,資金管理的效率大幅遞減。據統計顯示,今年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6%,產成品存貨資金同比增長18.9%,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53.7天,同比增加2.4天。應收賬款是一種資產,但一旦不良應收賬款過大,則可能變成不良資產。如果大量應收賬款不能回籠,企業就會陷入“賬面利潤多多、賬戶資金空空”的窘境,企業就可能被大量的呆賬和死賬拖垮。因此,在資金管理中,企業應加大對不同類型貨款的催收力度,盡最大努力減少應收賬款的不合理占用,減少虧損,保證資金安全。
再次,要提高資金管理效率。流動資金的效率在于資金流動的速度。馬克思在資本循環理論中強調,流動資金只有完成一次從貨幣資金到生產資金,再從生產資金到貨幣資金的完整循環,才會產生一次利潤。馬克思把從生產資金到貨幣資金兌現的過程,稱之為“驚險的一跳”,這一跳完成,才能完成一次利潤的實現。但現在我們不少企業、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一年流動資金周轉的次數僅僅3次左右,這樣的資金效率是很難有競爭力的,也是很難做到高質量發展的。所以,下半年全行業的資金管理必須要加強,資金效率必須要提高,否則,穩增長就是一句空話。
三是要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穩增長的根本目標在于穩市場,而穩住市場并擴大市場的能力在于提供市場需求的產品。現在不少企業的供給和需求脫節,市場有需求的產品企業生產不出來,企業生產的產品市場又沒有需求,因此加快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市場需求或者短缺的產品,這是穩增長的重要基礎。最近,我到浙江巨化公司調研時了解到,在近年來宏觀市場大幅下行的壓力下,巨化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甚至成倍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的產業結構調整主動向高端邁進,向差異化發展,把一個生產化肥的煤化工企業調整為氟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和數字化轉型的先進企業。實踐告訴我們,能夠在產品結構調整中,拿出市場需求的“第一”或者“唯一”產品的企業,肯定是有競爭力的企業。“你會的我也會,你不會的我也不會”的企業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這是企業開拓市場夯實“穩”的基礎最重要的前提和動力。
四是要全力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的水平。今年以來,我們行業連續發生了多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社會上也十分關注。盡管當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下半年全行業生產經營任務很重,但是本質安全必須時刻緊抓不放。作為石油和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始終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頭等大事,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與此同時,安全生產還是我們石油化工企業的優勢領域,安全環保產業是我們石油化工行業需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問題。我們行業始終面對著安全環保的重大挑戰。目前,中國的環保法律法規是歷史上最嚴格的。我們有著迫切的本質安全環保發展需求,有著嚴格的法律法規,這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有潛力的市場。我們應該將安全環保壓力看作是一種發展的動力,通過不斷創新,去解決安全環保問題,給社會、給企業、更是給我們自己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行業有著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環保問題的技術能力,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在安全環保領域成為中國工業的領先樣板和榜樣。
(三)提升“進”的優勢是行業經濟運行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全力夯實“穩”的基礎,目的就是要實現“進”的目標。全行業只有實現穩中有進,才能開創面向未來的新局面。提升“進”的優勢,就是提升我們行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新的形勢下,我們不僅對“穩”充滿信心,而且對“進”也充滿激情。根據我們行業的實際情況,在提升“進”的優勢中,必須要緊緊抓住今冬明春行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當前,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一是要緊緊抓住全球能源和化肥短缺的重大市場機遇。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2021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了167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歐洲天然氣進口總量的60%。歐洲約30%的硬煤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危機暴發后,歐洲天然氣和煤炭供給將出現嚴重短缺。今年冬季整個歐洲不僅面臨天然氣嚴重短缺的局面,煤炭供給也可能出現700萬噸左右的缺口。歐洲各國驚呼:他們將會度過一個歷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同時俄羅斯、烏克蘭又是化肥出口大國,特別是俄羅斯,目前俄羅斯化肥年產量超5000萬噸,是全球化肥出口第二大國,鉀肥出口量更是占全球總量的20%。烏克蘭危機暴發后,全球化肥供應也出現了十分緊張的狀況。世界化肥市場出現了“價格劇漲、供給短缺”的混亂局面。據歐盟的一份統計資料,自烏克蘭危機暴發以來,歐洲化肥價格同比激增151%,農產品及食品價格漲幅或將超過40%。面對這種市場短缺機遇,我們能否發揮我國的產能優勢,作一些政策調整,在能源和化肥供給上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做一些“合作共贏”的大事,做一些有利于我們外交的“精明事”。這種機遇,我們應該抓住,并且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二是要緊緊抓住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大力支持的汽車、電子信息、重大裝備和新基建項目的重大配套機遇。為了穩住我國經濟的基本盤,加大基本建設對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今年6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增加了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并建立了重點項目清單對接機制。在宏觀經濟支持的汽車、電子信息、重大裝備和新基建項目投資建設中,給我們石油和化學工業帶來了巨大的配套發展機遇。最近,聯合會產業部對今年以來的行業重大投資項目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據統計,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重大石油和化工項目380多個,總投資達1.9萬億元。在這些重大投資項目中,確定有一批有技術、有后勁、有質量的高水平項目。如在深海采油“981”平臺之后,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鶯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裝,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又邁出了關鍵一步;又如今年位于重慶頁巖氣田焦頁147-2HF井順利完鉆,井深首次突破7000米,水平段長2591米,標志著我國頁巖氣在復雜區塊深井優快鉆井技術又積累了豐富經驗;又比如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同陜西延長合作建設的我國規模最大的年產50萬噸煤基乙醇項目在陜西榆林建成中交;中國化學工程在山東淄博建設的天辰齊翔年產100萬噸尼龍新材料項目正式投產,這是首個采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己二腈專利技術,這既是一個補短板技術,又是一個破壟斷技術。我們非常希望這一批重大基本建設配套工程中,能夠創造更多的“支持別人、發展自己”的高端化、差異化、補短板、填空白的原創性技術項目,展現出技術創新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的重大作用。
三是要緊緊抓住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重大創新機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離終端市場太遠,這是一個重大的結構性缺陷。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時,我同幾位跨國公司的CEO座談,聽取他們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編制的意見。當時,陶氏化學的CEO利偉誠先生就對我講:“在跨國公司的眼中,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就是一個原材料工業,你們離終端市場太遠,只會搞大宗基本化工原料。其實,終端市場化學品技術水平不低,經濟效益不差。建議從‘十三五’開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要大膽擁抱終端市場。”這句話一直在提醒著我,要加大、加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結構向終端市場的延伸。在終端化學品消費市場的開發上,我們有一些進展,也有一些成果,但還遠遠不夠。我到日本化學工業考察,三井公司的董事長告訴我,日本的化學工業是舒適化學,他們要讓日本國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化學工業給他們創造的舒適生活。舒適的服裝面料、專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裝、健康的營養保健品、高效的食品添加劑、優質的醫藥產品、高檔的美容化妝產品、安全的美發染發產品,還有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銀發化學品”,如特色眼鏡、看書放大鏡、護理尿不濕、老年指甲剪等等······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相比之下,我們的差距太大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將會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有預測顯示,服務型消費占比到2025年有望達到52%,到2030年有望達到55%~60%。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將是中國和化學工業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空間。
四是要緊緊抓住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的重大重構機遇。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建立,中國企業的視野也會放眼世界,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甚至出現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一大批企業將會倒閉破產,這種新形勢正是中國企業兼并重組的大好機遇。在我們行業中,已經有不少成功的并購重組的案例,如中化集團對先正達的并購重組、煙臺萬華對匈牙利BC公司的并購重組都是成功的案例。在我們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習慣于采取“綠地投資”的方式,而不習慣于兼并重組的方式,其實兼并重組方式正是我們需要學會并要加強使用的一種方式。兼并重組不僅是在市場機制條件下,擴大市場份額、整合資源的有力捷徑,而且也是推動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改革內部結構制度的重要手段。未來亞太地區將會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必將也是兼并重組的活躍區域。在未來的大重組、大重構中,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將是一支有活力、有實力、有未來的生力軍,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有利時機,推動一批有質量、有規模、有水平的兼并重組案例,更好更快地推動全行業“穩中求進”的高質量發展。
五是要緊緊抓住培育“令客戶感動”服務的市場競爭新優勢。有人講,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打動人心的,只有人心。為用戶提供“令人感動的服務”,必須要用心。工業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下游產業和配套行業提供優質工業產品,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品質是我們工業企業的拿手絕活。但要實現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就應該培育我們為用戶、為市場服務的能力。這種能力必將成為今后市場競爭的一個焦點。隨著工業發展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石化企業的發展趨勢一定是不斷貼近終端市場,除了提供優質產品外,還必須為用戶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在提供生產服務的同時,提供一攬子的用戶服務,把服務的工作做到極致,提供“令人感動”的服務,生產企業能做到這一點十分不易,但這是未來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新內容和重要新優勢,我們必須要同用戶成為一家人,讓用戶成為忠誠信賴我們的“鐵桿”追隨者。
今年是我們行業發展中受到超預期困難以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影響較大的一年。面對今年全年穩增長目標任務,我們既要有時間的緊迫感,又要有堅定的信心,牢牢抓住下半年發展的重大機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經營,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全力交出一份行業經濟運行逆勢而上的奮斗答卷,全力為宏觀經濟實現最好結果作出我們行業的最大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