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發布的化工行業半年報告指出,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飆升損害了行業的競爭力。上半年,德國化工醫藥行業產量略微增長0.5%,化學品(不包括藥品)產量同比下降了3%,銷售額同比大增22%,但是70%的企業利潤下降。
VCI表示,上半年,德國化工醫藥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交貨時間長、運費高、投入品和材料供應短缺阻礙了企業的經營活動。原材料和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價格飆升,加劇了這種情況。
由于生產者價格上漲21.5%,德國化工醫藥行業上半年銷售額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2%,達到1300億歐元。其中,國內銷售額為500億歐元,國外銷售額為800億歐元。
VCI認為,銷售額的增長掩蓋了德國第三大行業的真實經濟狀況:傳統化工業務銷量下降,積壓訂單大幅減少,工廠產能利用率降至80%。與此同時,不少化工企業的利潤壓力越來越大,上半年原材料、能源成本同比平均上漲逾三分之一,其中20%的公司成本增加甚至超過50%。
調查發現,化工企業越來越難以通過提價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超過50%的企業只能轉嫁不到一半的成本。再加上銷量下降,對公司的盈利狀況產生了不利影響。大約70%的企業已經報告利潤下降,其中一些已經在虧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國化學工業幾乎所有領域都在衰退。精細化學品和特種化學品部門產量同比下降9%,無機和有機原材料以及消費化學品同比下降0.5%,僅聚合物部門的產量同比增長了3%。由于疫情影響,藥品產量同比增加8.5%。
VCI認為德國化工醫藥行業今年下半年的盈利壓力也很大。VCI主席克里斯蒂安·庫爾曼表示,目前沒有看到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明顯下降,德國天然氣可能會繼續比世界其他地區貴得多。在這種背景下,德國正日益面臨競爭問題——不僅在能源密集型領域。
VCI預計,2022年德國化工醫藥行業產量將下降1.5%。僅就化學品業務而言,預計產量將下降4%。
德國化工行業正在為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的各種情況做準備。庫爾曼表示:“沒有人想要燃煤電廠了。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暫時解決天然氣短缺的問題。” 德國政府承諾允許已經關閉的燃煤電廠重新上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