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網7月8日發布消息,《上海市瞄準新賽道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于近日印發。上海將發展天然氣和二氧化碳制備合成氣等低碳化工,推動碳纖維產業延鏈補鏈,打造“上海化工區綠色低碳示范園”,建立多元氫能產業供給體系。
根據《方案》,到2025年,上海綠色低碳產業規模要突破5000億元,基本形成2個千億、5個百億、若干個十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培育10家以上綠色低碳龍頭企業,100家以上核心企業和1000家以上特色企業,創建200家以上綠色制造示范單位。
上海市圍繞氫能、高端能源裝備、低碳冶金、綠色材料、節能環保、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領域,力爭打造5家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培育若干家特色園區或精品微園。
《方案》提出,支持企業持續開展低碳/零碳/負碳基礎性研究,加大顛覆性生產工藝與替代產品創新力度,開展電力多元轉換、人工光合作用、變革性二氧化碳利用、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等技術的研究。石化化工行業加強工藝余熱、余壓回收和能量梯級利用。
氫能產業方面,上海市將支持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公交客車、冷鏈物流車等多場景、多領域商業性示范應用,帶動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零部件等上游產業鏈發展。充分利用工業副產氫資源,在金山、寶山打造氫氣主要供應基地;在臨港、嘉定和青浦建設產業實踐區,豐富應用場景;開展兆瓦級風力、光伏等新能源電解水制氫集成及應用示范,開展“氨—氫”綠色能源應用試點。突破高能效氫燃料電池系統、長壽命電堆、膜電極、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技術。推動高壓供氫加氫設備、70兆帕儲氫瓶等多重儲運技術的應用。
綠色材料方面,上海市將推動低成本大絲束碳纖維量產、T800級以上高強高模碳纖維工業化突破、碳纖維專用樹脂技術攻關,探索碳纖維在新型碳芯節能導線、儲氫容器等領域的應用。推廣高溫超導電纜,支持高溫超導技術在核聚變等領域的應用。開展光催化在污染治理等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發展低碳化工,推進天然氣和二氧化碳制備合成氣、輕烴裂解技術的應用示范。
碳捕集及應用方面,上海市推進新一代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應用,突破溶劑損耗、再生熱耗等關鍵指標,降低捕集成本。加快二氧化碳生物、化工、材料、礦化等轉化技術研究,推進二氧化碳制碳納米管等高值化學品的產業化試點,開展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及制甲醇示范。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應用場景向化工、鋼鐵等其他行業拓展,加快與儲能、氫能等技術的集成發展。
上海市將以低碳氫源+新材料為核心,加快建設“上海化工區綠色低碳示范園”。在上海化工區形成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加大副產氫利用,開展沼氣制氫,探索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圍繞打造上海國際化工新材料創新中心,加快輕質高強材料、新能源材料、氫氣儲運材料、燃料電池材料以及二氧化碳資源化技術的孵化和應用。推進天然氣、輕烴代替煤和石油制化工原料應用,鼓勵企業提高生物基、廢物基原料比例。
上海還將布局一批潛力園區。碳捕集利用示范園開展新一代二氧化碳捕集等技術攻關,推動二氧化碳制碳納米管及復合材料等示范。青浦氫能經濟生態園構建氫能汽車產業鏈。推動碳中和創新技術平臺建設,發揮本市各類科創平臺作用,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力度,推進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