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種工程塑料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規模未擴大到滿足內需的地步,所以仍然需要進口,大多數產品對國外的依存度超過了70%。
特種工程塑料,即在工程塑料的基礎上,通過工藝上的改進或者原料選取的差異,制備得到的塑料,而這一類塑料一般來說綜合性能較好,且使用溫度在150°C以上,所以稱之為“特種”塑料。對于這一塑料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歐美國家和地區對這一材料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研究出了最早的特種工程塑料--聚酰亞胺,80年代又研究出較為有名的聚醚醚酮,到現在這些特種工程塑料已經在很多高新產業中廣泛使用。
國內對于特種工程塑料的研究稍慢于國外,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開始起步,目前特種工程塑料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規模未擴大到滿足內需的地步,所以仍然需要進口,大多數產品對國外的依存度超過了70%,不同特種工程塑料的具體情況如下:
半芳香族聚酰胺 依存度約70%,需求仍在增加
半芳香族聚酰胺(Polyphthalamide,簡稱PPA),是一種熱塑性功能型尼龍,由脂肪族二胺或二酸與含苯環的二酸或二胺縮聚而成。與脂肪族聚酰胺相比,由于分子鏈中引入了剛性的苯環,力學強度和耐熱性均有較大提升,同時吸水率大幅度降低;與芳香族聚酰胺相比,半芳香聚酰胺分子量中多了柔性的脂肪族結構,熔點更低,有效地改善了芳香族聚酰胺的加工性能?;谏鲜鎏攸c,PPA在經過多年的改良發展后,成為了最常用的特種工程塑料品種。
市面上的PPA大概有這么幾種牌號:PA12T、PA11T、PA10T以及最多的PA6T,這里以PA6T為例,由于均聚產生的PA6T熔點超過了分解所需溫度,所以生產中會采用加入第三種單體的方法降低其熔點,所以商品化的PA6T基本上是共聚產物。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外的PPA產能已經超過了15萬噸/年,生產企業也十分龐大同時技術成熟,如美國杜邦公司、荷蘭帝斯曼公司、瑞士艾曼斯公司、比利時索爾維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法國阿科瑪公司以及日本三井化學株式會社、可樂麗株式會社等。
目前國內半芳香族聚酰胺樹脂總產能約為1.6萬噸/年,主要生產企業包括廣東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江門市德眾泰工程塑膠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三力化工技術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廣東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PPA生產企業,主要以生產PA10T為主。從需求看,2016~2020年國內對半芳香族聚酰胺的需求增速超過10%,去年需求量達到3.3萬噸。但由于國內半芳香族聚酰胺產品競爭力不足,消費仍大量依賴進口,進口依存度超過70%。
目前,PPA產品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子、汽車、消費品、航空航天以及軍工等領域。其中,電子和汽車是主要消費市場,合計占總消費量的85%以上。預計未來5年,我國對PPA的需求將保持8%以上的增速,至2025年需求量將達到5萬噸/年。而目前很火的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將是帶動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
液晶聚合物 依存度約80%,需求增速約6%
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簡稱LCP),指的是在芳香族聚酯類材料中含有大量苯環的剛性結構的材料,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以罕見的液晶態存在,且冷卻后形態可留存。LCP除了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以外,還有耐高溫、天然阻燃、高抗沖擊性等等優秀的性能,在電子、汽車、國防軍工等領域常用。
目前,全球液晶聚合物產能約為7.8萬噸/年,集中在美國、日本,約占全球總產能的80%左右。主要生產企業包括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日本寶理塑料株式會社、日本住友集團、日本東麗株式會社等。其中,美國塞拉尼斯公司和日本寶理塑料株式會社各占美日產能一半以上,行業集中度較高。
我國進入液晶聚合物領域較晚。近年來有多個項目陸續投產,產能快速增長,至去年國內產能達到1.8萬噸/年。主要生產企業包括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優秀的產能,成為國內最大生產LCP企業,產能達8000噸/年,占全國總產能的45%左右。總體來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受電子電器和汽車領域的需求拉動,液晶聚合物總消費量將保持6%以上的增速,至2025年總消費量將超過4萬噸。
聚酰亞胺 依存度降為25%,逐步實現國產化
聚酰亞胺(Polyimide,簡稱PI),指的是在芳雜環高分子中含有酰亞胺環的新興特種工程塑料,具備耐腐蝕、高電絕緣、高模量的特點,也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潛力的工程塑料。
聚酰亞胺薄膜性能極佳,被稱作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三大關鍵高分子材料之一。目前國內約有70家聚酰亞胺薄膜生產企業,產能規模多在百噸上下。隨著對高端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需求的不斷增加,國內企業開始向高性能產品進軍。
目前國內已具有規模以上電子級聚酰亞胺薄膜生產能力的企業有湖南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隨著我國相關研發及技術人才的積累,疊加相關政策的利好,我國聚酰亞胺薄膜發展不斷提速,逐步實現了高端產品國產化替代,進口依存度降至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