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對上海產業經濟和市場各類主體帶來較大沖擊,廣大企業對復工復產有著迫切的希望。在5月29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199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前期,上海市以頭企業為牽引,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推動一大批企業的工復產。5月下旬以來,各個區各個部門不斷擴大復工復產復市范圍,比如臨港新片區、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100%實現了復工復產,像金山區、奉賢區等區規上企業復工復產率達到90%以上,很多區都取消了員工返崗證,不是“白名單”企業也一視同仁復工復產。
接下來,上海市將陸續出臺扎實的助企紓困政策,讓企業主體能夠切實受益,加快恢復產業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轉,不斷重振和提升上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全面推進復工復產。6 月1日起,全市進入全面有序復工復產復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將取消對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審核,服務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合理需求,推動產業園區、辦公樓宇等加快全面復工,倉儲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專業服務業企業應復盡復,支持所有符合防疫要求的企業同等復工復產,包括“白名單”包括不是“白名單”企業一視同仁,為廣大中小微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積極創造條件,企業員工能夠正常上下班通勤。
落實好各項惠企舉措。在房屋租金減免方面,落實好國有企業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6個月免租金,預計將惠及9萬多市場主體,減免約140億元。推動在滬央企、各類產業園區開發主體包括非國有企業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減免租金包括上海煙草、上海電信、中廣核等在滬央企積極響應制訂房租減免方案,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汽車新能港、市工業綜合開發區等一批產業園區正在積極推進實施具體方案。
在中小企業紓困方面,將組織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減少對中小企業的拖欠;會同廣大銀行推出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比如進出口銀行設立了1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預計將為本市企業減輕資金成本10億元以上很多銀行為本市“專精特新”企業提供1500億元授信額度,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了650億元以上的授信額度;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鸢凑?.5%最低標準收取擔保費,對政策性的創業擔保項目免收擔保費,推動應貸盡貸、應保盡保,1-4月市融資擔保中心擔保貸款超過190億元,增長了45%。
在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這次疫情將大大促進企業數字化進程,數字化對云網的成本也提出了要求,將推動降低企業用網成本,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今年新增企業寬帶用戶套餐原則上500M起步,針對特困行業減免部分寬帶月租費用,同時,擴大軟件和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應用面,惠及廣大中小微企業數字化需求。
強化為企服務方面,持續開展各層各級領導干部“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活動,主動關心和服務企業,送政策上門,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同時,發揮“一網通辦”、隨申辦、市企業服務云包括疫情期間推出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小程序“益企服”,為廣大企業提供專項服務?!耙嫫蠓蹦壳肮灿?.2萬家企業注冊,訪問量超過370萬次,累計受理復工復產各類訴求超過5000項。6000多位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一對一為企業進行線上線下的服務。支持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市場等方面各類服務幫助企業盡快走出疫情影響、恢復活力。
促消費促應用方面,一方面,發揮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作用,落實好重振經濟政策措施(50條)中關于新增客車牌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純電動車購買財政補貼等具體政策,同時推出便民服務,最短7個工作日完成牌照申領,同時推動汽車廠商對新能源新車型進行消費促銷活動。另一方面,支持市場主體加快推出綠色智能產品,研發創新數字防疫設備,列入創新產品目錄的,通過政府采購、首購訂購和產業鏈供需對接,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
加快重大產業項目投資落地。相關部門將全力發揮投資促進作用,提振產業投資信心,穩住存量還要擴大增量。近期,臨港新片區、奉賢區、嘉定區等通過“云簽約”、“云洽談”、“云對接”等方式推進產業項目落戶分別有200-300億以上項目簽約落地。將簡化審批流程、容缺后補,加快項目環評、施工許可、融資服務、用工用料等要素保障,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下半年集中推進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帶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加快制造業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吳金城同時透露,接下來,上海將召開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在此誠摯邀請更多的優秀企業、機構和人才來上海投資興業,為恢復和重振上海經濟、共創美好的未來,一起發力! ”吳金城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