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幾乎是從一窮二白基礎上起步的,經過7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世界石化大國的行列。20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銷售收入就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2012年以來的10年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由11.85萬億元增至14.45萬億元;利潤總額從7980億元升至1.16萬億元,行業提質增效效果顯著。
2021年行業經濟運行更是創下4個歷史新高。即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4.45萬億元,比歷史最好年份超出4000億元,創歷史新高;實現利潤總額1.16萬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化工板塊規上企業利潤總額7932.2億元,超出“十三五”最好年份31%,創歷史新高;化工板塊收入利潤率首次達到9.16%,高于“十三五”最好年份2.2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件件化工“重器”橫空出世,一批批重大裝備實現突破,一些前沿技術領域開始進入與國外先進技術并跑、領跑的階段。石油和化學工業重點領域創新接連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優勢技術和市場強勢產品。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我國開發的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術、低滲透和稠油油田開發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超深復雜油氣藏鉆完井關鍵技術項目使我國具備了萬米鉆探能力,為高效勘探開發超深層油氣資源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深水油氣田勘探開發和3500米以淺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也具備了全套核心技術,“深海一號”深水大氣田已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億立方米。
在現代煤化工領域,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二醇技術取得一系列領先突破,一批示范項目獲得可喜進展,煤炭能夠替代原油生產成品油、天然氣以及“三烯”“三苯”等化工原料,可實現煤炭精深加工對原油的部分替代,我國已成為世界現代煤化工的領跑者。
在化工新材料領域,新型涂料、膜材料、有機硅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催化材料、電子化學品等一大批化工新材料,不僅在“蛟龍”入海、“嫦娥”探月、“神舟”飛天、大飛機首飛、高鐵建造等重大項目中廣泛應用,還為北京冬奧會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材料保障,同時也支撐了以5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石油和化工行業落后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高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行業布局向園區化、基地化集結邁出新步伐。
“十三五”期間,全行業落后煉油產能退出1.4億噸,尿素退出產能1622萬噸,燒堿退出產能211.5萬噸。此外,聚氯乙烯(PVC)、電石和硫酸的退出產能也分別達到214萬噸、699萬噸和約1700萬噸。
高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讓5G專網、自動巡檢機器人、遠程控制無人開采等智能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石化生產、油氣開采更安全,智能工廠的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經過數字化改造,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在傳統石化企業中蓬勃發展。
“十三五”期間,全行業有序推進新建化工項目和危化品項目搬遷入園,以園區化為方向的全行業布局結構正在加速形成。截至2020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16家,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產值占比超過化工園區總產值的50%,園區集聚規模效益明顯。
全行業布局規模優勢也正在顯現,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灣區三大石化產業集聚區初具規模。一批世界級煉化一體化項目穩步推進,大連恒力、浙江石化、中科煉化等一批項目已建成投產,西部地區一批現代煤化工基地蓬勃發展,東部地區依托下游廣闊市場優勢,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的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園區充滿生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