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磷化工上市公司交出了靚麗的一季報,4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50%以上。一季度,云天化實現凈利潤16.46億元,同比增長186.15%;興發集團實現凈利潤17.23億元,同比增長384.07%;湖北宜化實現凈利潤6.38億元,同比增長200.65%;云圖控股實現凈利4.65億元,同比增長157.59%。
“左手需求旺盛,右手資源稀缺”,對于后市,業內普遍預計,磷化工行業高景氣度依舊。
農業需求后勁十足
“磷化工行業持續高景氣的主要原因是磷肥供需緊張,價格上漲。”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
自去年開始,磷肥市場進入上漲通道。截至5月6日,磷酸一銨參考價為3920元(噸價,下同),比去年年初上漲85.2%;磷酸二銨參考價為3725元,比去年年初上漲52.66%。
當前國內磷肥價格維持高位,主要由于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種植戶農耕積極性提高,利好化肥等產品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糧食危機預期下,后市磷肥需求將更加強勁。
5月6日,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發布的報告顯示,突發性糧食不安全水平創新高。俄烏地區沖突和油價上行,導致全球糧食危機的擔憂情緒持續升溫,從小麥到玉米等基礎農作物的價格不斷刷新紀錄。5月6日,國內小麥價格3186元,比2月初上漲316元;玉米價格為2802元,比2月初上漲129.14元。
糧價提升,國內農戶的種植意愿增強。據相關機構預測,今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有望達到17.7億畝,比2021年增加2.67億畝。糧食大面積增產,將有力推動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市場需求,深耕磷肥和含磷農藥的磷化工企業將大受裨益。
光大證券分析師趙乃迪認為,目前國際磷肥價格持續高位。隨著國內磷肥及磷化工產品出口限制逐步放開,龍頭企業有望享受國內外價差紅利擴大出口份額,同時也將帶動國內的磷銨及其他磷化工產品價格上漲。
新能源成為新風口
磷酸鐵鋰與三元鋰電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雙雄”。磷酸鐵鋰電池因其較低的成本和高安全性,目前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21年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市場占比51.2%,已經超過三元鋰電池。
根據生產工藝不同,生產1噸磷酸鐵鋰理論上需要磷資源0.5~0.65噸。在“雙碳”背景下,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旺盛需求,“磷礦石—黃磷—磷酸—磷酸鐵”產業鏈都存在供應緊張的情況,磷化工板塊的市場增量空間已經完全打開,產業鏈上下游將持續共振。
事實上,磷化工龍頭企業已開始布局鋰電產業。
2021年10月,湖北宜化發布公告披露,其與寧波邦普時代達成合作意向協議,雙方將圍繞磷酸鐵、硫酸鎳及其前端磷礦、磷酸、硫酸等化工原料等方面展開合作。2個月后,貴州磷化集團與寧德時代電池產業合作項目舉行開工儀式,在開陽、息烽、福泉基地同步開工。云天化在2021年財報中也提到,加快建設50萬噸/年磷酸鐵及其配套裝置。有消息稱,其一期10萬噸/年項目預計于今年6月底建成,8月底產出產品。
這些磷化工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方向都瞄準新能源賽道,有望帶來業績增量。
資源稀缺抬升成本
磷化工產業鏈的源頭磷礦石作為不可再生的戰略性資源,其稀缺性也將助力產業鏈保持高景氣度。
一方面,由于磷礦石的不可再生性,儲采比逐年下降,富礦資源也逐漸枯竭,磷資源亟待降低開采量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多年來磷礦石及下游化肥的部分落后產能管理粗放,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安全和環保管控措施,倒逼部分不達標的中小磷礦產能進一步出清。
在此背景下,磷礦石產量連續5年下滑。2016年我國磷礦石產量為1.44億噸,2021年受磷礦石價格提升刺激,產量在比上年增長11.22%的情況下,也僅僅達到0.91億噸。而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云天化、甕福集團、開磷集團以及湖北部分企業,不再對外銷售或者大幅降低磷礦外售量,導致市場流通的磷礦石量更加少。
4月7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發布的《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嚴控包括磷銨、黃磷在內的行業新增產能。業內人士表示,這次國家限制磷化工上游產能政策出臺后,已對外停售磷礦的大型磷化工企業,對于磷礦資源會更加惜售。伴隨磷礦石漲價,磷化工行業尤其是下游磷肥價格也因成本抬升整體上行。
綜合來看,下游需求旺盛、上游成本抬升,“雙輪”驅動磷化工行業保持增長態勢。很多磷化工企業也積極延伸產業鏈,在增加磷產品的附加值上做足功夫,爭取在未來景氣周期中占據優勢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