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影響,工業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穩住工業增長,首要就是全力以赴保通保暢,穩定產業鏈大循環。一段時間以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打出一系列穩鏈“組合拳”,各地也推出相應舉措。當下,穩鏈舉措進展如何?下一步還將從哪方面發力?
盯重點企業 “一企一策”解決困難
重點企業生產有序,對產業鏈平穩運行很重要。當務之急要緊盯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紓困解難。
“我們聚焦防疫醫療物資、居民生活必需物資、農業生產重要物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物資等4個領域,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工信部先后分4批確定1624家重點企業,并指導17個省份建立了地方層面的重點企業“白名單”。在此基礎上,組織各地認真梳理匯總重點企業反映的具體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以重點企業為抓手,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各地各部門加強跨區域協調,著力打通堵點卡點。比如,在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產業集聚區,采取點對點、一對一、短平快的方式,逐一推動解決產業鏈企業反映的員工返崗、物流運輸等問題;針對跨區域物流堵點,南京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平臺“寧對接”,目前平臺已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700多個……
當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單”企業復工率86.8%,其中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等相關企業復工率91%。吉林省重點監測的50家骨干企業,復工率達98%。
抓重點產業 上下游協同保通保暢
部分地區生產一度放緩,為工業特別是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的穩定運行帶來挑戰。抓重點產業保通保暢,對穩定產業鏈、穩住工業增長至關重要。
重點醫療物資供應保障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工信部每日調度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試劑、疫苗、重點藥物、醫療裝備等生產供應情況,聚焦重點地區強化醫療物資供給。
汽車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每日監測調度15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生產情況,建立省、市、縣工信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和保障上海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專項協調機制,加大汽車產業生產保障。
“目前,要繼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說,要進一步發揮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作用,加強上下游銜接,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重點行業復工復產。同時,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細化工業企業疫情防控指引,努力確保重點行業穩定運行。
助中小企業 切實降低運行負擔
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增多,大量政策的出發點要聚焦在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紓困發展上。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工信部表示,將推動落實已出臺的助企惠企政策,同時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舉措。
各地各界也結合實際,采取措施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負擔。安徽提出實施省域產業共同體打造工程,全面提升省內產業協作配套能力;重慶提出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一些地方將相關企業員工納入免費核酸檢測人群、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成本等。
國網建德市供電公司指導企業實施老舊設備節能改造,并通過進行負荷智能壓減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用能成本;百度智能云在多地建設不同規模的人工智能數據標注產業基地,降低區域中小企業數字化成本……從降低用能成本到降低數字化門檻,大型企業發揮作用,推出舉措。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將堅持政策和服務兩手抓,確保已出臺各項“減、免、緩”助企惠企政策,做到“應減的減到位、該免的免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同時部署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組織服務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送政策、送管理、送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