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
文件號 | 市監特設發〔2022〕39號 | 制發日期 | 2022-04-29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各有關單位:
現將《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和相關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2022年4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和相關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實施方案
為防范化解化工產業轉移涉及的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和相關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按照國務院安委會工作部署,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在主要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開展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和相關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通過專項排查治理,壓緊壓實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各環節責任,強化企業風險管控意識,堅決防止質量安全事故發生;摸清移裝特種設備底數和安全狀況,逐一完成移裝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和有效治理,遏制相關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件發生,防范系統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特種設備事故。為此,現提出如下方案。
一、開展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一)排查治理范圍:由異地轉入的化工產業項目(清單見附表1)所涉及的危險化學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按照相關產業政策和生產條件要求,嚴格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批,加強證后監管。
(二)主要任務
1. 嚴格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審批,強化證后監督檢查。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審核危險化學品申證企業提交的項目備案、核準等產業政策文件是否符合要求,強化對企業生產能力的審查,對不符合許可條件的堅決不予審批。以原材料進貨檢驗、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為重點環節,以生產設備、檢驗設施等為重點對象,對已獲證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現場監督檢查,要突出檢查重點,細化檢查事項,列出隱患清單,逐家企業摸排,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要實行動態銷號管理,發現一處整改一處、整改一處銷號一處,實現閉環管理;對整改不到位的,組織開展約談。
2. 督促危險化學品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有效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轉移企業切實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嚴格履行《產品質量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規定的責任義務,梳理查找自身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對原材料采購控制、過程控制、生產與檢驗設施等方面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自查,建立問題臺賬,逐一提出消除隱患的措施,及時完成整改。
二、開展相關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一)排查治理范圍:由異地轉入的化工產業項目所涉及的移裝特種設備。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將本區域化工產業轉移項目所涉及的其他特種設備納入排查治理范圍。
(二)主要任務
1. 全面排查治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使用單位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隱患自查自糾。督促使用單位摸清特種設備底數和移裝特種設備底數,建立移裝特種設備臺賬,對照《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等安全技術規范及規范性文件要求,檢查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是否建立并有效實施、人員持證和培訓是否符合要求,重點對移裝特種設備是否進行使用登記、檔案是否齊全、是否在檢驗有效期內、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是否落實到位、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是否在有效期內等進行逐一檢查。建立隱患臺賬,并嚴格落實整改。
市、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要根據轄區化工產業轉移項目,全面梳理相關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摸清轄區轉移項目涉及的特種設備底數和移裝特種設備底數,依據《特種設備現場監督檢查規則》,制定監督檢查計劃,將存在移裝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確定為重點檢查對象,必要時邀請專家參與檢查,實現移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現場監督檢查全覆蓋。重點檢查使用單位辦理使用登記情況、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情況,督促使用單位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全部予以消除,實施整改閉環管理,不允許特種設備“帶病運行”,停止使用未落實整改的特種設備。督促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做好技術支撐,確保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移裝特種設備定檢率和使用登記達到100%。
2.推動使用單位安全管理能力和基層監管能力提升。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化工產業園區和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生產一線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能力培養,按照《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要求履行相應義務,開展相關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的培訓學習,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切實提升使用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在黨委政府政策支持下,配齊配強特種設備監管人員,注重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實訓中心或培訓基地,加大監管人員、檢驗人員的培訓力度,組織開展特種設備使用管理、現場監督檢查等專項培訓,提高基層監管人員安全隱患識別能力和綜合監管能力。移裝特種設備轉入省份的檢驗機構可以結合實際,邀請行業協會、設備轉出省份檢驗機構或國家綜合性檢驗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幫扶,通過檢驗人員培訓、技術交流、現場檢驗等途徑,提升轉入省份檢驗機構技術水平。
三、進度安排
(一)自查自糾階段(2022年6月30日前)
1. 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危險化學品轉移企業認真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自查,對發現的問題和風險隱患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并保留整改記錄。監督企業嚴格落實,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結果。
2. 各化工產業轉移承接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開展自查自糾,于2022年6月30日前將移裝特種設備臺賬、隱患臺賬和隱患處理情況等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報送,并接受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檢驗機構的檢驗。
(二)監督檢查和問題處理階段(2022年8月30日前)
1.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于2022年8月30日前完成對轉入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的全覆蓋監督檢查,相關情況報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報送方式:“總局工作門戶”—“公文交換系統”—“上報公文”—“發送”—“質量監督司”)。
2. 市、縣級監管部門要按照監督檢查計劃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形成《特種設備現場監督檢查情況統計表》(見附表2)報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對市、縣級監管部門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將各地現場監督檢查情況統計表匯總后形成工作總結,于2022年8月30日前報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局(報送方式:“總局工作門戶”—“公文交換系統”—“上報公文”—“發送”—“特種設備局”)。
(三)對口幫扶和鞏固提高階段(2022年9月30日前)
1.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組織技術人員向危險化學品轉移企業就生產許可證有關政策要求、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宣貫,督促企業貫徹落實政策標準要求,嚴格對照標準自查自改,不斷增強員工質量安全意識,提升企業質量安全內控水平,確保不發生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培訓,提高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和作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基層監管人員專項培訓,提高監管能力。移裝特種設備轉出省份的檢驗機構要對口支援轉入省份的檢驗機構,加強轉入省份檢驗機構的技術能力,提升轉入省份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落實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遇到困難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安委會反映,認真組織做好本次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工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嚴格執法,閉環管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嚴”字當頭,做到嚴監管、嚴執法,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嚴格依法進行處罰。對未整改安全隱患的移裝特種設備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及時報告地方政府和上級監管部門,提請掛牌督辦,及時跟進整改情況,整改完成后及時銷號,實現閉環管理。
(三)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執法稽查、信用監管以及檢驗機構等的統籌協調和互動融合,形成市場監管工作合力,對違法違規單位要按相關規定納入信用監管平臺、實施聯合懲戒。要統籌各方監管力量,充分發揮屬地黨委政府、行業協會、技術機構、企業單位等各方面作用,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提升排查治理成效。
(四)總結經驗,建立機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邊排查邊治理邊總結提煉經驗,嚴格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管理和移裝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管理,加快推進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分類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建立完善特種設備檢驗超期預警、提醒檢驗、應檢盡檢、隱患報告、情況通報等相關工作流程,形成提升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特種設備檢驗率的長效工作機制。
工作中遇到問題,請及時聯系總局有關司局。
聯系人:
質量監督司 范僑偉 010-82261825、82260389(傳真)
特種設備局 楊曉行 010-82262259、82260186(傳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