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
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2022年底前,所有化工園區都要制定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配齊配強專業安全監管人員,明確“四至”范圍,劃定周邊土地規劃安全控制線。明確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封閉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臺、公用工程、消防設施、危險化學品車輛專用停車場、實訓基地等建設。
2022年1月29日
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指南(試行)
已經認定公布的化工園區和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使用許可證的企業應參照上述指南,全面開展平臺建設,其他有關企業要結合實際,建設相關功能,提升安全風險防控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化工園區和危險化學品企業在完成上述指南中要求的平臺基本功能與基本內容基礎上,拓展建設功能模塊,提升應用水平。
2021年12月31日
全國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方案
制定印發《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開展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推動各地區落實“一園一案”整治提升方案,實施重點化工產業聚集區重大安全風險防控項目,確保2022年底前全部達到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等級。
2021年12月28日
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
《辦法》對化工園區設立、管理機構、園區選址、規劃、安全、環保、應急救援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是各省份制定實施細則及開展認定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機構應按照不低于《辦法》建設標準要求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完善本地區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實施細則、認定評分標準,組織開展化工園區認定,并定期組織已通過認定的化工園區開展自評和復核。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據職責負責化工園區相關管理工作。對于已出臺實施細則并公布認定化工園區名單的省份,要按照《辦法》對已通過認定的化工園區進行復核,不符合《辦法》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2021年12月22日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
將促進重化工業向綠色低碳、安全、智慧轉型,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推動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蘇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石化和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醫藥、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成為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布局的重要板塊。江蘇將抓住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上海大都市圈功能拓展和長三角產業協同創新機遇,促進重化工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海洋產業向新興領域邁進,推動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12月15日
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發改辦環資〔2021〕1004號
到2025年底,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顯著提升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通過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的能源、水、土地等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體廢物、廢水、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2021年8月16日
關于“十四五”推進沿黃重點地區工業項目入園及嚴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項目的通知
發改辦產業〔2021〕635號
對不符合安全、環保、用地、取水等規定或手續不齊全的園區,要按相關規定責令其限期進行整改。在相關園區整改到位前,不得再落地新的工業項目。“十四五”時期沿黃重點地區擬建的工業項目,一律按要求進入合規工業園區。
2021年4月20日
化工安全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指南(試行)
督促C級以上化工園區研究提出實訓基地建設和運營管理方案,采取自建、共建或委托服務等方式,力爭“十四五”末實現每個化工園區都有配套的實訓基地提供服務。同時,化工安全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指南(試行)發布,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內容和運行保障提出了要求。
2021年3月28日
“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試點建設方案
“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整體架構設計上,按照感知層、企業層、園區層、政府層“多層布局、三級聯動”的思路,推動企業、園區、行業、政府各主體多級協同、縱向貫通,覆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各環節,實現全要素、全價值橫向一體化。在園區方面,通過打造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全要素網絡化連接、敏捷化響應和自動化調配能力,實現不同企業、不同部門與不同層級之間的協同聯動,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研判、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推動安全生產“三個轉變”,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生態、配套服務在園區內外的滲透及融合發展,提升政府對園區的高效協作、精準扶持、有效監管,實現新園區建設和已有園區安全、可持續發展。
2020年10月10日
“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
(2021-2023年)
行動計劃圍繞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應用、構建支撐體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提出支持工業企業、重點園區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管理,實現關鍵設備全生命周期、生產工藝全流程的數字化、可視化、透明化。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省級
2022年1月30日
浙江省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評價導則
(2022版)
園區企業不應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不應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園區應建立履行綠色低碳發展工作職責的專門機構、應配備2名(含)以上專職工作人員。鼓勵園區建立并運行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監測管理平臺。鼓勵園區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發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推廣氫能、儲能技術應用。
2021年12月15日
安徽省危險化學品產業轉移項目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防控專項整治實施方案
2022年底前,轉移項目、老舊化工項目安全設計診斷完成率達到100%,精細化工企業整治任務“四個清零”完成率達到100%,化工園區全部建立項目準入管理制度、全部達到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等級。
2021年9月22日
山東 - 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工作方案(2021-2022年)
明確指出了安全生產信息化七大建設內容,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危險化學品企業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系統、特殊作業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和視頻監控系統、危險化學品企業人員自動定位系統、危險化學品企業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安全生產全要素管理信息化系統、加油站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同時,指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在安全監督檢查中,應當認可安全作業證、隱患排查臺賬等電子信息檔案的有效性;企業雙重預防機制運行的安全風險識別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相關數據,可不在山東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監管巡察信息平臺等系統進行填報,避免出現企業重復錄入問題。
2021年7月
江蘇省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試行)
江蘇將分批推進全省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工作,2021年底前全面開展全省172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以及化工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2022年底前,全面開展全省市級及以下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
2021年5月24日
浙江 - 關于實施化工園區改造提升推動園區規范發展的通知
浙經信材料〔2021〕77號
統籌推進園區智慧化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數字化平臺對接化工產業大腦。原則上限制園區內無上下游產業關聯度、兩頭(原料、產品銷售)在外的基礎化工原料建設項目;要限制主要通過公路運輸且運輸量大的以爆炸性化學品、劇(高)毒化學品或液化烴類易燃爆化學品為主要原料的化工建設項目,以及限制高VOCs排放化工類建設項目,同時抓住當前國土空間規劃和“十四五”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機遇期,因地制宜制定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關停、轉型、搬遷、升級”產業政策,限期推進現有化工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遷建入園。
2021年5月18日
江蘇 - 關于加強全省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外化工生產企業規范化管理的通知
蘇化治〔2021〕4號
針對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外化工生產企業,加強化工重點監測點企業管理,鼓勵化工重點監測點企業通過信息化改造,依靠技術支撐實現安全風險的常態化、智慧化管控。加強取消化工定位園區企業管理,取消化工定位園區要進一步壓減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得新增化工生產企業、新建擴建化工生產項目。加強關閉退出企業后續管理及涉化工藝的非化工類別企業管理,整體提升園區外化工生產企業層次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