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十四五”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規劃方案》指出,2020年全國化工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較2016年分別下降36%、24%,化工較大以上事故起數下降17%,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好轉。但產業轉移安全風險管控不到位導致事故多發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化工園區安全提質升級勢在必行,以下幾方面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對化工園區安全生產要高度重視。該《方案》從多方面、多層次、多維度對化工園區的安全監管提出具體要求。新建化工項目必須進園區,形成了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的發展新格局,但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風險積聚的新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大量化工企業紛紛向西部轉移,一些地區重發展、輕安全,不具備條件也盲目發展化工產業,建設化工園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風險,必須引起各地區重視。
對化工園區的“生死線”要高度重視。《方案》明確提出,2022年A級、B級化工園區“清零”,2025年90%左右的化工園區達到D級的目標。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共有2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布了包括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危化生產企業承接園區等在內的共計514家化工園區名單。目前來看,A級、B級化工園區年底前“清零”的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西部省區的化工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欠賬較多,離“十有兩禁”的要求還有差距,需要園區所在地的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加快整改進度。
園區化、集約化是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化工園區堅決不能成為事故發生的集中地。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推動化工園區實現“集中布局、集群發展、降低安全風險等級”的“兩集一低”目標,為化工產業未來發展打造一個安全平臺。
一是嚴格化工園區規劃設立,不符合要求的堅決退出。雖然前幾年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讓公眾一度“談化色變”,但是化工行業投資大、產業鏈長等特點對經濟落后地區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已成為各地招商引資的重點方向。一些不具備土地和自然資源條件的地區盲目規劃設立化工園區,使入園企業后續發展方向不確定,形成安全隱患。如西北某市化工園區擁有入園企業81家,其中80家未獲得取水許可證。園區污水處理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2021年3月24日后更是一直停運。園區企業需自行將污水轉運至50多千米外,委托第三方污水處理企業進行處理。由于供排水問題不能妥善解決,致使大部分企業生產不正常,時開時停,犯了化工安全生產的大忌。因此,各地方政府應嚴格貫徹落實《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堅決退出不符合要求的園區。
二是加大投入,盡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由于“重發展、輕安全”的觀念驅使,一些地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認識不深入,致使某些經認定的省級化工園區還未完成封閉管理、安全風險預警系統建設,有的化工園區甚至沒有建設消防站,安全風險面臨失控。如果不能及時補上基礎設施的欠賬,在年底前達到C級以上,化工園區就要被限制新建、擴建項目,這一點要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當然,對于那些“只要GDP、不要安全”的園區,僅僅限制新建、擴建項目是不夠的,如果園區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安全,就要被強制退出化工生產。只有這樣,才能對盲目建設化工項目的現象形成震懾,遏制不合規化工園區“遍地開花”的勢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