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安排,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強力支撐。
會議決定對所有行業小微企業、按一般計稅方式納稅的個體工商戶退稅近1萬億元。其中,存量留抵稅額6月底前全額退還,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額退還。
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4月1日,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首日,符合條件的微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等業務正式啟動辦理,不少企業向稅務部門提交了退稅申請,享受國家的退稅“大禮包”。
留抵退稅就是把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其中,銷項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進項稅額是指購進原材料等所負擔的增值稅額。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
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稅務部門累計辦理留抵退稅12339億元,從實施情況看,留抵退稅政策規模大、指向準、效果好,對促進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今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其中,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是“重頭戲”。
據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謝文介紹,留抵退稅是我國增值稅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今年留抵退稅政策規模大、分量重、市場主體受益多,具有多方面重要意義。
一方面,有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并向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傾斜,鼓勵企業增資擴產轉型升級,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是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重要舉措,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強力支撐。
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今年留抵退稅新政將為市場主體新增約1.5萬億元現金流,將稅款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實實在在地退還給企業,直接增加企業即期收入,對于正處在擴張期、急需資金支持的企業,能夠起到幫一把、渡難關、扶一程的作用,助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輕裝上陣。
與此同時,有助于優化完善增值稅制度。近年來我國持續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留抵退稅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今年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有利于使增值稅制度設計更加科學、完善、平衡。從長期來看,有利于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稅制環境。
據謝文介紹,與往年留抵退稅政策相比,今年留抵退稅新政力度更大、范圍更廣、層次更深。
在政策覆蓋范圍上,既全面覆蓋小微企業,又重點突出六大行業。今年留抵退稅政策惠及的企業當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將超過90%;制造業新增留抵退稅規模占比約30%,在所有行業中最大。通過聚焦國民經濟運行和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點及關鍵環節,精準釋放退稅紅利和改革效應。
既擴大增量全額退稅范圍,又首次涉及存量留抵稅額。在以往對先進制造業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的基礎上,今年又將小微企業與制造業等六大行業納入增量100%退稅范圍,并首次退還這些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力度和規??涨?。
既強化中央保障力度,又積極發揮地方作用。為確保留抵退稅政策落地不打折扣,今年中央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地方也積極籌措資金,退稅規模、保障力度均是歷年之最。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制度的實施不但有利于優化增值稅制度,體現增值稅中性的特征,符合國際慣例,也反映了我國現代稅收制度改革的成效。
李旭紅指出,這對于中小微企業、交通運輸等困難行業以及制造業、科技型企業等國家高質量發展中戰略導向的行業是重大利好,特別是對于投資規模大,歷史資金沉淀額高的企業,此次存量、增量一并退稅,企業獲得退稅資金的返還,更大范圍地釋放了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活力,對于提升整體宏觀經濟基本面而言是重大利好,對資本市場也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研究員張斌對人民網記者表示,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面臨新的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大幅消化存量留抵稅額是今年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主要措施,將為市場主體提供約1.5萬億元的現金流,這將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助力企業生存發展,從而為宏觀經濟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期末留抵稅額由結轉下期抵扣改為當期退稅,將在制度上減少企業的資金成本,有利于提升企業發展的信心和預期,是更加符合現代增值稅稅制要求的重大改革舉措?!睆埍笳f。
謝文表示,下一步,各級稅務部門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發揮財政、稅務、人民銀行等部門協調機制作用,持續在抓落地、優服務、提質效、強督促上再加力,全力確保留抵退稅政策落細落穩、落到實處,同時,嚴格加強對留抵退稅申請的審核,及時發現風險疑點,并根據風險等級采取差異化應對,特別是嚴密防范和打擊騙取增值稅留抵退稅違法行為,為留抵退稅工作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