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北京化工大學和江蘇先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百噸級高強高模聚酰亞胺(PI)纖維制備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陳祥寶、蹇錫高,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萬泰,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長吳長江、北京大學教授陳爾強、軍科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馮新星組成,曹湘洪任主任。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發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成套產業化制備技術及關鍵裝備,形成系列產品,并在多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獲得重大應用或進行考核驗證。作為完全自主可控和軍民兩用的原創產品,項目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可滿足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對高性能有機纖維的迫切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鑒定意見顯示,該項目創新闡明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所需具備的化學結構和凝聚態結構特征,實現了高強分子結構設計的原理突破。同時,發明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一體化連續紡絲技術,實現了纖維連續制備。此外,自主設計建造了國內外首條年產百噸規模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批量穩定生產。目前,項目已獲中國發明專利50件、美國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
項目牽頭人、北化大教授武德珍表示,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和應用技術開發,特別是在用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產品在航空、航天、電子、型材制造、防彈防爆等領域均取得很好的應用評價,各下游制品或裝備也已完成大部分應用驗證工作,部分應用已進入批量供應階段。研究團隊將繼續加強聚酰亞胺纖維在不同場景的應用研究,拓展產品應用領域,提升產業化規模并降低生產成本。
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綜合性能優異,一直備受業界關注。但由于制備過程中存在工藝和裝備高度耦合、材料前驅體不穩定等難題,工業化生產難度極大。據北化大副教授牛鴻慶介紹,武德珍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于2007年起對聚酰亞胺纖維制備技術展開研究,2011年打通噸級小試工藝路線。此后歷經10噸級工程化和百噸級產業化成套技術與裝備攻關過程,于2018年建成全球首條百噸級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生產線,實現了拉伸強度3.5GPa纖維的產業化及產品的系列化。2021年,建成第二條百噸級智能化生產線,產品性能進一步提升,最高等級產品纖維拉伸強度和初始模量分別可達4.5GPa和180GPa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