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話,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格局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意見》明確了四大方向:
(1)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 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
推動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對區域內現有煤電機組進行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送受兩端協同為新能源電力輸送提供調節的機制,支持新能源電力能建盡建、能并盡并、能發盡發。
(2)到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
“十四五”時期,基本建立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較完善的政策、標準、市場和監管體系,構建以能耗“雙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制度為引領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機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滿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規?;娲茉创媪?、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
(3)完善和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 促進綠色電力消費
推進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建立綠色能源消費認證機制,推動各類社會組織采信認證結果。建立電能替代推廣機制,通過完善相關標準等加強對電能替代的技術指導。完善和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促進綠色電力消費。鼓勵全社會優先使用綠色能源和采購綠色產品及服務,公共機構應當作出表率。各地區應結合本地實際,采用先進能效和綠色能源消費標準,大力宣傳節能及綠色消費理念,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高水平綠色能源消費示范建設,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用能。
(4)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
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推動電力來源清潔化和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適應新能源電力發展需要制定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鼓勵各類企業等主體積極參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現有電力系統進行綠色低碳發展適應性評估,在電網架構、電源結構、源網荷儲協調、數字化智能化運行控制等方面提升技術和優化系統。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研究制定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標準。
政策助力能源結構調整,幾大材料增長需求值得關注
碳中和背景下清潔能源持續增長。在碳中和背景下,國內及海外發電結構向清潔能源傾斜,清潔能源中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為主要發展方向,其中我國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比 重分別已由 2016 年的 0.7%和 3.6%上升至目前的 2.3%和 6.9%,但我國清潔能源的占比較歐盟仍低約 30pcts。現階段,國內外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如今,受政策加持,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的未來發展空間全面打開。預計從 2022 年起,風電、光伏將進入更快速發展期。
★光伏產業鏈上的原料都值得關注
硅片、膠膜、背板是光伏發電的關鍵材料。
硅片:核心原料三氯氫硅中短期供需預計偏緊。目前國內多晶硅主要采用改良西門子 法生產工藝,部分采用硅烷硫化床法。其中前者所需的核心原材料是三氯氫硅,三氯氫硅 通過工業硅制備合成。目前國內多晶硅擴產迅速,預計至 2022年行業將新增 95萬噸產能, 但三氯氫硅未來兩年新增產能較少,據測算,2021/2022 年三氯氫硅總需求分別為 44.8/51.0 萬噸,供需缺口分別為 4.5/6.3 萬噸,中短期供需偏緊。
膠膜:關注單玻向雙玻過渡催生的 POE 需求及其國產化。目前全球光伏組件正處于從單玻向雙玻的過渡期,據 CPIA 預測,2025 年全球雙玻組件滲透率有望從 2020 年 29.7% 提升至 60%。在樂觀情況下,預計至 2025 年全球光伏膠膜需求有望達到 36.0 億平,CAGR 為 18.7%,其中 POE 需求有望提升至 13.69億平,CAGR 為 40%。
背板:透明背板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相較于普通背板,透明背板可適用于雙面電池, 提升發電效率。相較于光伏玻璃,等面積透明背板更加輕薄,且抗紫外線、耐鹽堿性能更 加優異。因此在工商業屋頂項目和人力成本較高地區,透明背板有著絕對的優勢。目前賽 伍技術、中來股份、旗濱集團等都開始布局透明背板賽道,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透明背板成本有望降低30%左右,市場占有率也有望不斷提高。
★風電加持環氧樹脂產業鏈需求
風電的葉片大型化為相關材料帶來發展機會。風電葉片主要由增強材料(梁)、基體 材料、夾芯材料、表面涂料及不同部分之間的結構膠組成。
為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為20%,2030年風電總裝機至少800GW的目標,未來10年我國風電總裝機年均增速需保持11%的水平。風電行業迎來發展風口,風電相關復合材料和環氧樹脂等化工材料也將保持明顯的增量,據行業預測,每年環氧樹脂用在新增風電葉片上的需求量將達到20萬噸之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