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疫后復蘇,多因素導致的供需錯配下,2021年化工行業迎來景氣周期。
近日,長江商報記者通過梳理A股化工板塊經營及股價表現,呈現2021年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并展現龍頭企業打造第二曲線路徑,借此提醒,隨著刺激政策有序退坡,供需錯配走向平衡,產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化工企業還需把握時代脈搏,提高自身競爭力,以抵御周期風險。?
2021年,全球經濟疫后復蘇,在疫情防控成效顯著下,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優勢增強,出口需求持續超預期增長,化工行業迎來景氣周期。A股化工板塊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全年股價漲幅靠前。
根據wind申銀萬國行業類,A股市場434家化工企業,2021年市值增長2.33萬億,達到約6.88萬億。
2021年前三季度,超過90%的化工企業實現盈利,合計盈利接近2900億元,較2020年大幅向好。
但是,隨著刺激政策有序退坡,市場供需錯配走向平衡,產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化工企業需要把握時代脈搏,提自身競爭力。
為了提升穿越周期能力,部分化工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發力新材料等領域。?
434家公司市值6.88萬億
剛剛過去的2021年,強周期來襲,化工企業迎來近年來的巔峰時刻。
截至目前,A股市場大部分公司尚未披露正式的2021年度報告、業績預告。在此,以2021年前三季度為例,來看A股市場上化工板塊的輝煌。
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A股市場上,化工板塊正常上市交易的股東公司有434家。
去年前三季度,434家公司中,有408家公司實現了盈利,占比達94.01%。408家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合計為2863.38億元。盈利能力最強的是央企中國石化,其在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598.92億元,創近10年歷史同期新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萬華化學,前三季實現的凈利潤為195.42億元。
前三季度,化工板塊有26家公司出現虧損,合計虧損34.02億元。虧損金額最多的是澳洋健康,虧損金額為9.11億元,其次是三聚環保,虧損3.98億元。
營業收入方面,前三季度,398家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增速最快的是振華新材,增速為417.99%。其次是長遠鋰科,同比增速為322.95%,德方納米的增速為295.18%,位居第三位。
與2020年全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化工板塊屬于大豐收。
2020年前三季度及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正向增長的化工企業數量分別為180家、250家,較2021年前三季度少218家、148家;凈利潤方面,分別有197家、270家的凈利潤同比實正現增長。?
從上述數據看,2021年前三季度,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同比增速的公司數量均大幅超過2020年前三季度及2020年全年。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齊齊向好,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綜合影響,市場出現供需錯配矛盾,從而導致化工產品價格漲幅較大。比如,萬華化學就曾多次上調產品價格。化肥農藥等領域,產品價格漲幅也較大,如云天化受益漲價,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
四季度,能耗雙控、限電限產之下,部分行業開工率明顯下降,加劇了供需錯配矛盾。
不過,隨著刺激政策調整,原材料價格、產品銷售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化工企業的高景氣將有所回落。
2021年,二級市場上,化工板塊整體上表現不俗。去年底,434家公司市值約為6.88萬億,去年初為4.55萬億,年內增長約2.33萬億(去年化工板塊49家公司掛牌,年底市值計算公司數量較年初多49家)。
從單個公司看,市值增長最為明顯的當屬恩捷股份,其年底市值為2234.59億元,較年初的1256.97億元增長近千億。此外,藏歌礦業市值808.08億元,較年初增長約4.06倍。凱賽生物、衛星化學的年底市值均較年初翻倍。?
延伸產業鏈平抑周期風險
在強周期高景氣之時,部分化工企業積極布局,進行產業拓展,以提升抵御周期性風險能力。
華恒生物于2021年4月22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公司主要從事以丙氨酸系列產品為主的氨基酸產品的技術研發、生產與銷售。上市之時,公司首發價格為23.16元/股,上市首日收報35.25元/股。到了去年12月30日,其股價達到巔峰,為137元/股,累計漲幅約為5倍。
市場看好華恒生物的發展前景,主要原因是,合成生物學在碳中和成本上的優勢將對傳統石化領域形成破壞式創新替代,同時創造新的需求。碳中和的戰略時間表和生物基因技術的精進(基因測序成本降低,分離技術成熟等)使得合成生物學當下正處在加速發展階段。中國在合成生物學后端生物生產環節具備天然的產業基礎和成本優勢。此外,合成生物學的企業天然具有平臺延伸和先發優勢,體現為代謝通路的改造涉及多種產品和前端菌株設計優化不斷迭代。
石化企業恒力石化、榮盛石化、東方盛虹等均在積極布局,大力推進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延長產業鏈。
磷化工、鈦白粉龍頭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川發龍蟒等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進行產業拓展,布局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鏈。
比如龍佰集團,公司傳統主業為從事鈦白粉、鋯制品和硫酸鋁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2021年,其收購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利用中炭新材料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進入石墨負極行業,正式進軍新能源領域。公司籌劃與湖北萬潤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南漳縣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年產10萬噸磷酸鐵項目。公司進而籌劃三個項目,即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
中核鈦白也曾在2021年初公告稱,擬在位于白銀的全資子公司東方鈦業投資超130億元,建設包括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打造綠色循環生產體系,立足主業拓展磷酸鐵鋰產品。5月,公司籌劃定增募資不超過70.91億元(含本數),用于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資源循環、年產50萬噸磷酸鐵等項目建設。
作為煤化工龍頭,華魯恒升異地擴建,布局一線多頭產業,從乙二醇碳酯升級延伸至鋰電電解液添加劑材料等。
中國化學原本主要從事工程承包,勘察、設計及服務業務,公司積極進行產業布局,重點進軍實業及新材料,其中,尼龍新材料、氣凝膠、可降解塑料三大項目投產在即。
券商人士分析稱,化工行業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性,在行業高景氣之時,有實力的化工企業緊跟時代形勢,紛紛拓展產業鏈,形成業績第二增長極。這些動作,在未來,可能會起到平抑周期性風險作用。
湖北宜化業績股價齊飛成“最牛A股” 坐擁1.53億噸磷礦儲量跨界布局新能源?
化工行業迎來景氣周期、剝離低效資產、跨界布局磷酸鋰鐵,經歷多年低谷的湖北宜化(000422.SZ)在2021年鳳凰涅槃,業績股價雙豐收。
2021年前三季度,湖北宜化實現凈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長589.97倍,創下歷史新高。
在二級市場上,湖北宜化一騎絕塵。2021年,其股價暴漲565.74%,漲幅居第一,一躍成為“最牛A股”。
鋰電產業火熱發展下,坐擁上游磷礦資源的湖北宜化被鋰電龍頭寧德時代“一眼相中”,共同建設及運營30萬噸/年磷酸鐵項目。湖北宜化也借此拓寬產品線,跨界布局磷酸鋰鐵。切入新能源領域,湖北宜化或將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拓展磷酸鐵產品打入新能源行業
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的推動下,電池材料極具發展空間,磷酸鐵鋰作為優質的正極材料,有數據顯示,預測2025年磷酸鐵鋰需求量將突破20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超50%。
顯然,鋰電是當今最熱的賽道之一,這也帶動了磷化工行業一躍而起,不少基礎磷化工企業甚至選擇跨界磷酸鐵鋰,一方面,這延伸了其業務范圍、優化了業務結構,另一方面,由于本身就身處磷化工行業,不少磷化工企業掌握了上游磷礦資源,因此在控制成本方面更有優勢。
湖北宜化便是著名的磷化工龍頭公司,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包括尿素、二銨等化肥產品、聚氯乙烯、燒堿等氯堿產品以及季戊四醇、保險粉等精細化工產品。
目前,湖北宜化尿素實際權益產能是130萬噸左右、磷酸二銨實際產能126萬噸、聚氯乙烯實際產能84萬噸左右、燒堿實際產能64萬噸左右、磷酸產能80萬噸、硫酸200萬噸。另外,公司二銨產品副產氟硅酸3.3萬噸。
從原料端來看,湖北宜化坐落于“磷礦之都”宜昌,2011年12月,湖北宜化取得江家墩礦區礦段采礦許可證,該礦區采礦面積約1.14平方公里。2021年10月26日,湖北宜化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江家墩磷礦儲量達到1.53億噸。
2020年,湖北宜化磷礦石產能30萬噸/年,并正推進建設150萬噸/年磷礦石產能,也就是說,全部建成后其年開采能力為180萬噸左右。?
由于坐擁上游磷礦資源,湖北宜化被鋰電龍頭寧德時代“一眼相中”。2021年10月12日,湖北宜化與寧德時代子公司寧波邦普,就建設一體化電池材料配套化工原料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及運營磷酸鐵、硫酸鎳及其前端磷礦、磷酸、硫酸等化工原料;同時建設及運營配套磷石膏周轉場、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
其中湖北宜化主要做上游,就是從磷礦到磷酸鐵產業鏈。其表示,未來也會在隔膜以及六氟磷酸方面積極開展研究。估計會有30萬噸磷酸,不排除還有其他的合作。
湖北宜化認為,宜昌主要有物流優勢。磷酸原料包括磷礦和硫磺,目前硫磺90%以上進口,公司背靠長江航運,對比貴州有至少500元/噸的運費優勢。同理,宜昌在鋰材料、鎳材料方面都有上述物流成本優勢。
不只是湖北宜化,2021年以來,不少磷化工企業紛紛轉型磷酸鐵鋰。如,磷化工龍頭云天化計劃斥資72.86億元在云南省安寧市投建50萬噸/年磷酸鐵電池新材料前驅體及配套項目;川恒股份與欣旺達合作,將建設60萬噸/年電池用磷酸鐵生產線;新洋豐計劃建設年產20萬噸磷酸鐵及上游配套項目……?
行業景氣凈利連續五季度增長
眾所周知,化肥與化工行業是極為典型的強周期性行業,行業內公司的業績往往也受到周期的影響,化肥行業龍頭公司湖北宜化自然也不例外。
2012年之前,化肥行業曾經歷十年景氣,2012年,湖北宜化營收曾達到193.5億元,凈利潤8.66億元。但2013年開始,由于供需關系變化,相關產品價格迅速下跌,這也拖累了湖北宜化整體業績,公司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迷,扣非凈利潤從2013年一路虧損至2020年。由于2016、2017年連續虧損,公司甚至一度面臨退市。
為了保殼,湖北宜化開始自救。
公司先是在2018年對新疆宜化進行了剝離,隨后,為了聚焦主業,湖北宜化又持續剝離低效資產,包括在2019年剝離貴州新宜礦業、北京宜化、雷波瑞華礦業三家子公司并變賣其三峽國際金融大廈,又在2020年對貴州宜化、內蒙宜化、金江化工等三家子公司進行了剝離,2021年又分別對瑞華礦業的剩余股權、湖南宜化以及香溪化工做出了轉讓以及破產操作。
除了剝離低效資產,最重要的是,2020年2季度開始,化工行業周期回轉,以化工品、黑色系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創下近年甚至歷史新高,湖北宜化主要產品磷酸二銨、尿素、PVC以及燒堿價格持續增長,自然也帶動了公司業績回升。?
單季度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湖北宜化凈利潤分別實現2.68億元、1.18億元、2.12億元、5.13億元、7.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0.77%、128.67%、212.26%、728.63%、183.88%。
2021年前三季度,湖北宜化實現凈利潤14.87億元,同比增長589.97倍,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宜化還表示,新疆宜化經過兩年多的整改,2020年四季度恢復生產,目前生產經營情況良好,待運行一到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后,公司適時的收回新疆宜化的控股權,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2021年上半年,新疆宜化分別實現營收和凈利潤17.9億元、2億元。?
萬華化學營收凈利倍增創紀錄 深化一體化布局打造第二曲線
全球MDI龍頭萬華化學(600309.SH)在不斷加深加寬護城河的同時,積極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萬華化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從國外引進300萬平方米/年的合成革生產線,同時配套引進年產1萬噸的異氰酸酯(MDI)裝置。1998年,公司前身煙臺萬華成立,2001年登陸A股市場。
初期,萬華化學主要從事MDI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單一的MDI生產商,通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MDI供應商。萬華化學順勢而為,不斷拓展產業鏈,逐漸發展為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供應商,打造了三大產業集群,形成了兩大業績曲線。
公司還在積極進行產業布局。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資現金流為-204.85億元。
無疑,萬華化學的競爭力較強,經營業績亮眼。
2021年前三季度,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超千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接近200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近2倍。?
2021年前三季盈利近200億
萬華化學創造了讓市場驚訝的業績紀錄。
萬華化學的前身煙臺萬華于2001年躋身A股市場,上市后,公司經營業績整體上穩步增長。
上市前一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15億元、0.50億元。上市當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5.71億元、1.01億元,均有明顯增長。2007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78.04億元、14.81億元。此后,經營業績有所波動,到2011年,營業收入達到136.62億元,接近翻倍,而凈利潤為18.54億元,較營業收入遜色明顯。
凈利潤與營業收入增長不匹配,在2012年至2015年之間,仍然在延續。2015年,萬華化學的營業收入達到194.92億元,而凈利潤在20億元級波動,2015年下降至16.10億元。
2017年開始,萬華化學的凈利潤邁上新臺階,躋身百億陣營。這主要是萬華集團完成整體上市。2017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的年度凈利潤均超過百億,不過,凈利潤存在小幅波動。?
2021年,萬華化學風光無限。僅僅是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就達1073.18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長117.99%;凈利潤為195.42億元,同比增長265.3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192.78億元,同比增長288.12%。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金額及增速均刷新紀錄。
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倍增,且凈利潤的增速遠高于營業收入,這與萬華化學的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有關。
2020年開始,萬華化學產品的漲聲一片。
去年10月19日,萬華化學披露的2021年三季度經營數據顯示,MDI產品,包括純 MDI、聚合MDI,前九個月雖然走出了過山車行情,但即便是低谷,也是近年來的高位。9月份,其純MDI、聚合MDI中國地區掛牌價分別為2.38萬元/噸、2.06萬元/噸。而在2020年5月,聚合MDI價格為1.35萬元/噸。
此外,公司的石化產品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也均有不同幅度上漲。綜合三季度情況來看,山東丙烯價格7785元/噸,同比上漲11.4%,山東PO價格16336元/噸,同比上漲 26.4%,山東正丁醇價格14636元/噸,同比上漲152%……石化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部分產品價格漲幅超過1.5倍。
當然,公司主要原料價格也不同程度上漲。?
非MDI業務加速成熟
萬華化學凈利潤大幅增長,除了主要的傳統產品MDI價格相對高位運行因素外,公司石化產品等表現出色,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等業務加速成熟也是重要原因。
經過多年布局,萬華化學從單一的異氰酸酯生產商,逐漸發展成為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供應商。
2021年半年報披露,萬華化學的業務覆蓋以MDI、TDI、聚醚多元醇為主的聚氨酯產業集群,以丙烯及其下游丙烯酸、環氧丙烷為主的石化產業集群,和包含SAP、TPU、PC、PMMA、有機胺、ADI、水性涂料等的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產業集群。隨著產品種類的快速擴張,公司確立了事業部運營的模式,在原有MDI業務之外,成立了石化公司和其他不同事業部,分別運營石化、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產業,各事業部運用不同的運營和考核模式,加速新業務成熟。
2021年前三季度,萬華化學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銷量分別為290.61萬噸、770.02萬噸、53.27萬噸,對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0.96億元、426.90億元、108.03億元。?
券商分析人士稱,海外化工龍頭的發展史,也是在不斷鞏固一體化競爭壁壘。比如全球巨頭巴斯夫,除樂鞏固主業地位外,有序調整業務組合,打造碳中和生產基地,以新能源汽車材料為重要增長極。帝斯曼持續剝離原有資源依附型業務,轉型生物技術為核心的高附加值營養與材料業務。從產業布局來看,萬華化學也在走這一條路。
萬華化學稱,隨著中國化工不斷走向世界以及“碳中和”戰略的貫徹實施,中國化工行業將迎來產業重構、產業轉型的重大發展機遇。目前,萬華化學已形成產業鏈高度整合,深度一體化的聚氨酯、石化、新材料及精細化學品三大產業集群,一方面通過持續加大技術創新,不斷拓展國際化布局、深化構建卓越運營體系,保持公司持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公司緊跟行業趨勢,抓住行業機遇,抓緊建設可降解塑料、三元正極材料、分離純化材料等新興業務,進而實現了從生物基材料到關鍵單體的全產業鏈覆蓋。
近年來,為了產業布局,萬華化學的投資較大。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資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03.18億元、-183.67億元、-238.55億元、-204.85億元。
2021年,萬華化學完成煙臺MDI裝置110萬噸/年技改擴能,有力保障了MDI的市場供應。公司百萬噸乙烯等新裝置投產,石化產品產銷量同比增加,精細化學品穩定供應。
在2021年半年報披露,萬華化學將努力完成煙臺工業園PO/SM項目的建成投產,繼續推動萬華福建、四川眉山工業園的建設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