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柴油車的天堂”的韓國物流車、公交車的車用尿素燃料面臨斷貨。起因是2021年10月起,作為全球尿素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中國對車用尿素專用原料實行出口管制。最終,韓國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從中國進口了1.87萬噸車用尿素,另外從澳大利亞、越南等國也購買了一些車用尿素,解了燃眉之急。
韓國車用尿素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深刻。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能源供給一旦出現問題,恐怕不都是短期內能夠輕易解決的。
百年變局,格局重塑。石化大國,做強做優。能源新時代呼喚石化行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此,《中國石油石化》專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面對重大戰略部署,有基礎有底氣
問:您認為,應該怎樣認識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性?
傅向升: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征和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重要階段和重要途徑。構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就可以不懼任何世界風云變幻,在發展的過程中就可以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就不會因為外部因素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就不會在關鍵領域受制于人。我國石化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正處于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跨越的關鍵期,尤其是基礎化學品產能過剩嚴重、高端新材料和功能化學品結構性矛盾突出,要求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加快構建內外“雙循環”暢通的新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統籌安全發展做出的新部署。“十四五”規劃特別強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最重要的是防止宏觀經濟的大起大落,還要確保糧食、能源、重要資源的供給安全,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不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而且嚴重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導致了產業鏈受損、有的發生了供應鏈局部斷裂。一些依靠國外產業鏈、供應鏈的企業和跨國公司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些情況警示我們:“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發生變化,過去“兩頭在外”的發展思路和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應當盡快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是新階段確保安全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
問:在您看來,我國石化行業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怎樣的基礎?
傅向升: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市場與潛力,是我國石化行業實現國內大循環的基礎和底氣。
首先,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經濟總量超過100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高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有著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具備實現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促進內外“雙循環”的雄厚物質基礎和諸多有利條件。
其次,我國擁有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完整的產業鏈,被認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樣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國民經濟強有力的支撐,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我國石化產業已形成從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煉油、基礎化學品、合成材料到精細化學品的完整的、全產業鏈的石化產業體系,很多跨國公司感受到我國石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保障能力。正因為如此,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爾、沙特阿美等跨國公司都積極在中國布局新的基地,朗盛、贏創、科萊恩、羅姆等都在中國建設新的研發中心。
再次,我國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不僅可以養活完整的產業鏈,而且在爆發國際沖突時具備高度的經濟安全性。有研究預測,中國14億人口巨大潛力的釋放,未來5年新增進口商品總額將超過10萬億美元。波音公司曾預測中國未來20年需要客機7700架,市場總價值1.2萬億美元,預期寬體客機需求量1620架。加上中國正在試飛的C919和正在研發CR929,量產以后將對化工新材料市場形成巨大的需求動力。
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的市場消費量更加驚人。2020年,乙烯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0.4%;丙烯占全球總消費量的35.9%;聚乙烯占全球總消費量的35.3%;聚丙烯占全球總消費量的40.7%;PX占全球總消費量的70.6%;PTA占全球總消費量的61%;乙二醇占全球總消費量的62.5%,甲醇占全球總消費量的73.5%;己內酰胺占全球總消費量的65.6%。可以說,像中國這樣的消費市場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這是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的底氣所在。
突出主要矛盾,強化創新補鏈強鏈
問: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出現部分原料和產品斷供,凸顯了石化行業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性。在您看來,如何做好上述方面的工作,促進“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構建?
傅向升:這需要我國石化行業突出主要矛盾,加快石化產品供給側高端化。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石化產業的產能快速增加、規模持續擴大,當前大多石化產品呈現出產能過剩、供應過剩的狀況。但是,高端石化產品有效供給能力不足、供給側不能有效暢通,成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的堵點和瓶頸制約。有些高端石化產品受技術制約長期依賴進口;有些石化產品受產業化規模限制,質量穩定性難以滿足下游客戶連續穩定的要求而不得不尋求進口。上述現狀嚴重制約著石化領域國內大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尤其是在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專用化學品等高端領域,有的產品長期年進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
因此,突出主要矛盾,加快石化產品供給側的高端化、精細化,加快石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高端石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增強石化產品供給體系的韌性,是當前暢通經濟循環的最主要任務。
問:您認為,科技創新能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傅向升:我國石化行業要突出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作用,強化創新補鏈強鏈。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
首先,強化創新,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加快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和精細化。近年來的事實告訴我們:科技自立自強正在成為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如果科技不能自立自強、存在很多“卡脖子”的問題,我們就會處處受制于人。一旦遇有風吹草動我們就可能陷入被動,在國際競爭中我們就沒有底氣。如果科技不能自立自強、存在很多“卡脖子”的問題,我們就很難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安全,我們就只能乖乖地在產業鏈的低端、長期犧牲寶貴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做世界的“廉價工廠”。現實警醒我們: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首先要做到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
其次,強化創新,進一步拓展和延展消費端,即拓展石化產品新的應用市場和應用領域。一方面,面向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增強石化產業為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配套的能力和保障作用,如新能源汽車用新材料、光伏和風電等用的膜材料、風電大型客機等用的高性能復合材料以及醫療用材料和高純試劑,等等。在這些高端領域,我們的很多產品難以滿足要求,有待于我們去創新,通過創新提升質量、補鏈強鏈去滿足市場所需。另一方面,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下游產品。根據國務院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人。我國新出生人口相當于半個澳大利亞、比比利時全國人口還要多50多萬,65歲及以上人口是德國人口總數的2.3倍、相當于英國或法國的2.88倍。這樣的消費群體,每年僅消費高吸水性樹脂的量是何等之巨啊!所以,很多產品需要我們去創新,等待我們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應用舒適性和拓展新的市場與應用領域。
再次,突出重點做好創新。立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面向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暢通,以提升石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拓展新的應用市場為目標,以補鏈強鏈延鏈為主要措施,重點組織開展“卡脖子”技術和“補短板”技術的科技攻關。在圍繞新型催化技術、高性能膜材料技術、高性能阻燃材料等組織重點研發項目的同時做好石化產業相關產業鏈供應鏈重點關鍵材料的能力儲備,并通過創新平臺建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等工作,大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把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和潛力發揮出來。
深化全方位開放,“走出去”引進來
問:在您看來,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什么不僅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而且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傅向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深化全方位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我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我們構建的新發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更不可能是什么都自己做,放棄國際分工與合作。我們要構建的是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暢通互動,推動“雙循環”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實際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商務環境在持續改善,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2017年中國現代商務環境位于第78位,2018年提升到第46位,2019和2020年都位于第31位。我國的目標是“十四五”末爭取這一排名進入世界前20位。
我國石化產業要深化合作、以更加開放促新發展格局的形成。一方面,要以開放促改革,主要通過深化改革與開放掃除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破除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更加開放的國內大市場,形成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以開放促互鑒,深化合作、相互借鑒、互利互惠,這是改革開放很重要的內容。鄧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我國石化產業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國家和石化行業的實際,面向全方位開放的視野,在做實國內大循環的基礎上,既要強化與RCEP協議的對接,也要與“一帶一路”平臺連通,還要暢通全方位的合作共贏。在全方位開放合作中,既要充分考慮我國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立足各國資源稟賦和經濟互補性,也要充分發揮我國煉油、基礎化工、聚酯等領域規模效益突出、整體技術水平高、工程勘探設計施工及其裝備制造能力強的優勢,開展全方位合作、互惠共贏。
我們要立足石化產業的特點和自身優勢,既開展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與傳統能源相關的合作開發,又積極推動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以及海水淡化、環保產業等新興領域的深入合作。當然,還要積極探索在新材料、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領域的合作與創新,促進科技人員的交流,開展共性技術的合作創新和聯合技術攻關。
問:中國石化聯合會在構建石化行業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您看來,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中,中國石化聯合會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傅向升:近年來,我國石化產業和很多石化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國石化聯合會與世界和很多國家的行業組織、主要跨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與互動機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我們要繼續深化與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世界塑料理事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終止塑料垃圾聯盟等國際組織以及歐洲、日本、美國、德國、韓國等各國化工理事會和化工協會的交流與合作,并隨著新發展格局的建立不斷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未來,我們要由過去的項目合作、經貿合作、技術交流、經驗分享等向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行動升華,在應對氣候變化、終止塑料廢棄物污染、責任關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達成共識并形成一致行動,在務實合作中為共創人類美好未來作出石化產業新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