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碳市場體系建設,推動碳市場制度進一步落實,離不開有關部門對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指導和監督,以推動企業懂制度、守制度、用制度。
新年伊始,江蘇蘇州查辦了國內第一起碳排放配額未按期履約案件。在生態環境安全檢查中,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發現某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2019年至2020年度碳排放配額,涉嫌違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十條規定。目前,已責令該企業整改并對其違法行為予以立案查處。
2021年是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這個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全國碳市場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12月31日收盤價54.22元/噸,較7月16日首日開盤價上漲13%。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為99.5%。總體上看,碳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但也不是所有企業都按期完成了履約。
碳市場是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的一項制度安排。盡管納入碳市場的重點排放企業增加了碳排放的政策約束和減排成本,但碳市場也通過交易機制提供更靈活的工具,幫助企業以更低成本履約。可以說,碳市場給企業帶來的不僅是約束,更有激勵。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企業的碳排放不再是一本糊涂賬,履約過程是推動企業精細化管理和綠色轉型的過程。
有觀點認為,企業在目前碳價低、碳配額又較寬松的情況下,未按期履約應該僅是個案,不重視或者對交易規則不熟悉或是其未能履約的原因。完善碳市場體系建設,推動碳市場制度進一步落實,離不開有關部門對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指導和監督,以推動企業懂制度、守制度、用制度。更需關注的是,碳市場的重要作用是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碳價才是撬動企業積極履約的關鍵。
查處首起碳排放配額未按期履約案,必將警示更多企業引以為戒。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如此,未按期履約的企業,不僅要被責令整改,而且也會受到經濟處罰,甚至在下一年度面臨更被動的局面。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落實減排責任,企業不應該也不能等閑視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