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等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關的政策頻出。這從一個角度說明,在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的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及污染防治所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正變得越來越深、領域越來越廣。其中,落后產能喬裝打扮后騙取生存空間的傾向更值得警惕。
一要警惕工業園區項目規劃建設把關不嚴導致生態紅線被突破。比如,國家有關部門2019年1月就已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明確規定,禁止在長江干支流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合規園區外新建、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項目。但據生態環境部今年10月9日的通報顯示,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四川時發現,2019年以來,江安縣工業園區在納入國家公告目錄的合規園區范圍之外,相繼開工建設宜賓天原海豐和泰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氯化法鈦白粉擴建工程等5個化工項目,部分項目規劃建設范圍甚至突破長江干流1公里紅線。
二要警惕以產業鏈項目名義給高風險工藝產品披上新材料的外衣。芳綸是典型的化工新材料,我國芳綸及多個下游行業的產業規模居世界首位。最近,工信部對全國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的調研結果顯示,近期,內蒙古中辰科技有限公司、甘肅酒泉威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鹽城德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均獲批了芳綸產業鏈項目。但在翻閱環評報告后卻發現,這幾個項目申報的單體產能遠大于芳綸生產所需的配套產能,產業鏈項目均按照先上單體項目后上芳綸聚合物項目的方式來申報,其一期項目實為工藝落后的“兩高”產品二硝基苯或其下游產品苯二胺。
內蒙古中辰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下半年公布的在線審批平臺線上備案工作的項目名稱為10000噸/年間位芳綸纖維產業化項目,此前申報的單體規模是3萬噸/年間二硝基苯、4萬噸/年混二硝基苯項目,現在間二硝基苯、混二硝基苯已經對外銷售。
甘肅酒泉威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芳綸規劃產能是3000噸/年,但據了解,該企業已配套建設了15000噸/年苯二胺,以及不在芳綸產業鏈上的苯二胺下游產品——6000噸/年間苯二酚生產線。目前一期15000噸/年苯二胺生產線及配套設施已經開始建設。
江蘇鹽城德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芳綸項目包括3000噸/年芳綸纖維和1.5萬噸/年間苯二胺、0.5萬噸/年間苯二酚、2萬噸/年間苯二甲酰氯等。項目現在雖已建成卻從未曾開工。
芳綸由間苯二甲酰氯和間苯二胺縮合聚合生產。生產1噸間位芳綸約消耗0.475噸間苯二胺,相應需要0.76噸間二硝基苯或者0.893噸混二硝基苯。以此推算,上述3000噸/年芳綸纖維項目產業鏈中,芳綸實際上是“小馬拉大車”,而間二硝基苯或者混二硝基苯則是喧賓奪主。也就是說,前期將有大量苯二胺等產品進入市場。而震驚全國的響水“3·21”事故中,肈事企業天嘉宜公司的廢料來源就是混二硝基苯在精制過程中產生的硝化廢料。間二硝基苯則至少從2013年開始就已被生態環境部公布列入《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中的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物質名單。另據了解,上述項目的間二硝基苯和混二硝基苯生產使用的是淘汰工藝。由此可見,這些以芳綸產業鏈來申報立項的項目,不僅沒有真正按產業鏈來配套規劃建設的一體化項目,還出現了不在芳綸產業鏈上的其他危險工藝產品。
三要警惕升級搬遷、退城入園項目實為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險性工藝路線的落后產能。比如,江西九江濂溪區領導在全市工業強市大會上表示,將以新材料、水刺無紡布等項目為支撐,打造全國最大纖維素纖維產業基地,構建現代紡織全產業鏈格局。但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當地企業九江九宏新材料有限公司配套化纖產業基礎材料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年產60萬噸離子膜燒堿生產線,屬于限制類的落后產能項目。目前企業一期第一部分年產15萬噸燒堿生產線已于2019年12月建成投產,一期第二部分15萬噸燒堿生產線正在建設。此外,當地企業九江賽得利(中國)公司年產100萬噸化纖、南昌江西兆馳半導體項目一期工程等7個高耗能項目也均于去年建成投產。相關政府承諾項目開工建設前制的定替代方案,但直至督察時均未提供,節能承諾成為一紙空文。
以上種種“兩高”產品披新衣的行為,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埋下了隨時可能爆炸的隱形炸彈,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為更好地識別這些喬裝打扮的項目,建議:
一是審批產業鏈項目時,若配套原料牽涉危險工藝或高能耗環節,則原料項目應與新材料項目同步建設,或先建設新材料項目后建設配套原材料項目,防止企業借機擴產限制產品。
二是在項目審批前,對涉及危險工藝和/或高能耗工藝的項目,增設工藝成熟度和先進性評估環節。對國家規定的18種危險工藝進行工藝控制要點、設備選型要求等進行安全要素參數評估,對高耗能產品應以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為基準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